童子賢、賀陳旦都入列 238名專家學者連署「支持核三延役」

民衆黨17日舉辦「百人連署挺核三,穩定臺灣乾淨未來」專家學者連署記者會,共有238位跨領域的專家學者簽署支持核三延役。(袁茵攝)

民衆黨17日舉辦「百人連署挺核三,穩定臺灣乾淨未來」專家學者連署記者會,共有238位跨領域的專家學者簽署支持核三延役。(袁茵攝)

重啓核三公投將於23日投票,民衆黨17日舉辦百位專家學者連署挺核三記者會,揭示由238位跨領域專家簽署的「支持核三延役公投連署書」,其中包括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等人。童子賢認爲,致力發展AI科技的Google、微軟、Meta等企業都在投資能源,就是因爲「算力即國力」,而走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前端的臺灣爲什麼要落後?

民衆黨17日上午舉辦 「百人連署挺核三,穩定臺灣乾淨未來」專家學者連署記者會,會中揭示由童子賢、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樑啓源、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與多位核三廠前廠長作爲發起人,發起的「支持核三延役,穩定供電未來」連署,共有238位專家學者跨界連署,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的前提下,延長核三廠運轉年限,作爲能源轉型過渡期的關鍵穩定力量。

民衆黨秘書長周榆修致詞時表示,2050淨零碳排爲國際共識,但臺灣再生能源成長不如預期,且不當開發造成環境衝擊、弊案頻傳;執政黨要求核能全面退場,卻不顧國際情勢與產業需要,本次連署高達238位連署人、橫跨產官學共同發聲,以實務工作者、民生經濟密切相關的角度發聲,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的前提下進行核三延役,作爲能源轉型過渡期的關鍵穩定力量。

童子賢從高科技產業發展角度出發,列舉美國賓州跟日本都曾經歷核災,但兩國都沒有放棄使用核電,賓州不但克服了核災陰影,更與微軟簽約發電,「這就是科學、理性、務實,戰勝了虛無飄渺的流言跟恐懼。」尤其致力發展AI科技的Open AI、Google、微軟、Meta、Amazon都在投資能源,就是因爲「算力即國力」,影響美國算力的因素,除了要跟臺積電購買晶片之外,其次就是得在美國本土籌備很大的能源中心,「那臺灣爲什麼要落後呢?」

童子賢強調,臺灣走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前端、成爲產業鏈關鍵,包含臺積電、許多製造業及工業,用電量雖大,但臺灣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本來就仰賴這些電,所以不要遲疑「供應足夠的電、供應足夠不排碳的電,本來就是先進國家的象徵。」臺積電兩奈米晶片領先全世界,當產業替我國帶來更大的競爭力時,臺灣卻計較能不能給它一點點的電?期盼政府能更積極佈局先進科技的基礎環境,包括人才、能源完備,保證臺灣的產業競爭力能繼續延續十年以上;如果政府還是擠牙膏式說一動做一動,臺灣將一直在懸崖邊緣,期盼臺灣能有正確的能源政策,讓經濟繼續繁榮、民生繼續富裕。

賀陳旦指出,天然氣取代核電產生碳排問題,但當今趨勢爲淨零減碳,碳排多的話,在全世界來講,「我們就是後段班。」且考量國安問題,臺灣必須重回自給自足、單獨的能源供電,也就是核電,呼籲大家靜下來思考,臺灣作爲海島國家,能源要能夠穩固,必須多元發展,而核電應是更好的選擇。

樑啓源稱,當年蔡政府提出非核家園時,就已有許多學者對急轉彎的能源政策提出疑慮,根據供電指標,電力備轉容量低於10%即有供電疑慮,民進黨執政這幾年提高再生能源比重,白天有太陽能支撐,但夜晚備轉電力急速降低,過去一年備轉容量不及10%的天數共計119天,其中有34天低於7%、有3天低於5%,未來電力短缺將更加難以預期。

核三廠第六任廠長張學植說,政府讓能夠產出400億度電的核電廠停轉,以僅能產233億度電的光電與太陽能取而代之,間接導致電價一路飆漲,呼籲年輕人823踊躍出來投下同意核三延役票,一定要勇於爭取自己想要的健康且長遠的未來。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批評,政府能源政策謬爛,導致電價高昂,讓人民當冤大頭,若讓核電廠延役,至少能夠年增600億度電,每年能替臺電節省約1000億支出。他也疾呼,要求政府儘快讓核能延役,同時降低再生能源的購入成本,這才能讓全體國人受益。

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則從國防軍事韌性角度出發,直言「電力就是戰力」,舉凡情報、偵查裝備都需要用電,若沒有足夠電力能使用,幾兆元的軍事裝備就形同虛設;政客想矇騙人民、稱核能不安全,只因爲想從光電綠能產業撈錢,多元的電力來源,就能確保作戰力,因此核能發電非常重要。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從公共健康層面出發,表示核電廠關閉,使全臺空氣品質標準持續超標,而臺灣四大死因之首包括肺癌,便與空氣污染息息相關。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副教授趙麟則說,從地緣政治來看,石化燃料的來源穩定性和價格浮動,對臺灣是一大挑戰,民進黨反核卻未能對此議題提出明確回答,且核能若能延役使用,成熟的監管制度能夠幫助他國,有助於提升臺灣國際地位,也是臺灣加入國際社會的先驅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