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產業外移並沒有掏空臺灣

童子賢出席TSIA 2025談話整理

臺廠積極赴美設廠,引發外界關注是否導致半導體產業空洞化。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目前大家都還是摸着石頭過河,沒有標準答案,但以鴻海、廣達、和碩ODM、OEM業者爲例,海外設廠已有多年,外移並沒有掏空臺灣,反而帶給臺灣更大影響力。半導體和科技業是臺灣發展優勢,希望這優勢可以維持長長久久。

童子賢23日受邀出席TSIA 2025半導體產業協會年會,以「產業發展與世界局勢」爲題進行演講,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迴應AI發展、臺積電赴美、中美對抗等議題。

童子賢指出,半導體和科技業是臺灣發展優勢,這優勢幾十年前引進了很多「鳳凰」,像是林本堅、張忠謀、林百里等,在正確的產業中累積了大量優秀人才,同時當年產業和政府策略也相當不錯,最後再加上張忠謀、施政榮這些創業家開創企業,這些因素加總起來,讓臺灣優勢在近十年開花結果,科技產業相較於日本、韓國顯得特別強勢。

對於臺廠赴美設廠,是否會造成半導體產業空洞化,童子賢迴應,目前大家都還是摸着石頭過河,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可以提供。但早在1990年後期包括鴻海、廣達、和碩等這些ODM廠商就開始大舉到海外擴廠,因爲臺灣少子化現象,並不適合勞力密集的製造業。

但這些廠商的外移並沒有掏空臺灣,或是削弱臺灣的競爭力,反而是強化臺灣的競爭力、爲臺灣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另外,童子賢感慨,中美雙方几乎每週、每月都有新招,二戰之後基本上是一個地球村的世界,全世界沒有一個產業是不透過國際合作就能達成的,可是現在如果要用「互卡」的態度,最後會迴歸國家安全戰略、是卡不完的,只能期待不要再出現新情況,免得臺灣老覺得「卡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