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臺電領導人若只顧政治正確 只會拖累臺灣科技產業
▲核三延役公投電視政見發表會第5場今天舉行,邀請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與立法委員莊瑞雄出席 。(圖/中選會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核三延役公投電視政見發表會第5場今(15日)舉行,正方代表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以發電成本直批,臺電領導人如果只顧政治正確,不顧發電成本效率,會繼續給臺灣政府十分沉重的財務負擔,也會拖累臺灣的經濟建設,跟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童子賢用表格表示,這是臺電公佈的發電成本,還有跟外面買入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的成本。左邊標示了「便宜實惠的發電」,箭頭指出核電在2024年每度核電$1.42元;右邊標示「昂貴的電力」這是臺電向外國本國業者購入風電、太陽光電的的成本。一度風力發電臺電買入$6.59元,一度太陽光電臺電買入$4.87元,地熱發電也是一度6.59元。資料顯示,臺電購買風力發電一度比核電貴了5.17元,臺電購買太陽光電一度比核電貴了3.45元。核能發電經濟實惠,四十年替臺灣經濟貢獻良多,我們怎麼忍心污名化核能。
童子賢說,核二、核三在停機之前,一年可以發電300億度以上,替臺電一年省下1000億~1500億。一任總統四年下來,可以省4000億到6000億臺幣。這筆龐大的錢比一年的國防預算不遑多讓。這筆錢比之前爲了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所提撥的五年五百億補助多出了10倍。這筆錢也可以補對於臺灣很重要醫療健保的財務破洞,醫療健保每年的財務差距大約是三百億、五百億。這樣龐大十分珍貴的錢,讓錯誤的反核政策給浪費掉了。臺語說,「不會持家、不會顧家,應該要殺頭(辭職)!」。
童子賢提到,六月份臺電股東會,曾董事長宣佈臺電累積虧損4514億,他猜到今年底應該會累積虧損到4700億臺幣。而且他認爲臺電真正累積的虧損是4700億的兩倍,因爲過去幾年中油幫臺電承擔了兩千多億的虧損,而過去幾年政府也撥了三千億給臺電彌補虧損。如果把這二筆錢加上去,臺電的實際虧損已經累積超過8000~9000億。臺電的員工工作都很辛苦,財務虧損不是基層幹部與基層員工的錯。這是錯誤能源政策,也是臺電領導人常以政治任務優先,缺乏企業效率概念所導致的。
童子賢再說,股東會上曾董事長說,這是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成本的提高,造成臺電的虧損,他認爲這裡只有一半的事實,但另外一半是推託責任。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抱怨美國在2022年10月,當歐洲面對俄烏戰爭,還有瀕臨於冬天的時候,美國的天然氣廠商包括艾克森美孚石油,他們把賣給法國跟德國天然氣價格提高了四倍。法國總統跟德國總理都抱怨說,趁着俄烏戰爭發災難財,美國天然氣漲價四倍,美國實在不夠朋友。現在的美國川普總統一定很同意這句話,我美國賣能源是趁機漲價優先,誰說做朋友就不能漲價消你一大筆錢。
童子賢回顧過去幾十年的天然氣價格的歷史,只要遇到歐洲冷冬供暖的需求很大,或是遇到天災人禍,天然氣價格就會高漲。俄烏戰爭帶來天然氣漲價早有軌跡可循,並不是單一次事件。真相就是如果研究過天然氣過去幾十年的價格曲線,就知道大量依賴天然氣發電,是有很高的成本風險的。法國在發電的能源佔比上主要仰賴核電,天然氣發電只有5%,德國的天然氣佔比高一點大約13.9%。
童子賢指出,只能說臺電特別勇敢,法國只用了5%的天然氣都感覺價格貴得受不了,臺灣2024年天然氣發電已經拉高到現在42%的佔比,未來還想要拉高到50%。爲什麼做出這麼冒進的能源決策,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是反核。臺電領導人如果只顧政治正確,不顧發電成本效率,會繼續給臺灣政府十分沉重的財務負擔,也會拖累臺灣的經濟建設,跟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童子賢接着談核廢、空污與健康,他邀請大家思考,核廢料收集起來儲藏在小的空間,常常是在覈能電廠旁邊,不會去傷害在都市在鄉村正常工作正常生活的人,因爲已經蒐集且集中管理、隔離開來了。我要說核電對廢棄物的態度,是所有發電能源中,目前對於廢棄物最負責任的一種做法。請問燃煤發電的廢料,你做了最終處置?其實沒有,不但沒有最終處置,連簡單的把它收集起來來暫時存放,你都做不到。
童子賢說,燃煤發電,就是把大氣層當作垃圾場,把所有的廢棄物都往空氣排放,反核人士不敢面對火力發電廢棄物如何蒐集如何處理的問題,只會阿Q式的回頭挑剔核廢料。燃燒煤碳、燃燒天然氣,就是最後造成地球暖化的元兇,對人類文明的傷害比核廢料高一百倍一千倍。
童子賢說,看一看空氣污染的健康代價。肺癌、肺腺癌、呼吸器官疾病已經成爲連續15年臺灣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名,因爲這些病,每年超過10,000個人死亡。空氣污染的潛在代價是很大的,不但呼吸器官,其實連心血管、腦部腫瘤也都跟空污跟PM 2.5氾濫有很大的關係。
童子賢在說,看一下國際潮流就可以反映出非核家園,已經是一個落後國際潮流的過時保守思維。2024年,歐盟27個國家一共用了23.6%的核能。在覈能+綠能合作的政策之下,歐盟27國維持71%的不排碳發電,相較於臺灣廢核之後即將只剩下12.8%的清潔能源,歐盟成就令人尊敬。日本歷經2011年福島地震核災之後,曾經在2015年關閉所有核廠,但接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宣佈,要用最大的限度來使用核能。這就是目前的潮流,臺灣不要逆着國際潮流而行,大家一起挺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