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消費成爲新藍海
今年夏天,潮玩成了熱門詞,參與者是一羣“80後”“90後”,“童趣經濟”正以多元姿態進入大衆視野,並不斷拓展邊界。
從扎堆開盲盒到排隊購買IP聯名玩具,這些帶着卡通元素的商品,不再是孩子的專屬,不少成年人也加入消費行列,打造自己的“精神快充站”。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潮玩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
過去,童趣經濟主要以兒童消費品爲底色,在新IP、新概念、新技術賦能下,開始將主要目標人羣鎖定爲具有消費力的成年人,尤其是“Z世代”和年輕都市羣體,滿足成年人的懷舊情感、減壓需求和童年情結。童趣經濟外延不斷拓展,正重塑消費市場格局。隨着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結構變化,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高度重視品質、體驗和情感價值。一些消費者通過購買經典動漫周邊等產品,想要“爲童年買單”。
在此背景下,有的產品設計強調“減壓”“治癒”,有的強調未知感和隱藏款,能爲消費者帶來驚喜,心理上形成一種獎勵效應。再加上社交平臺帶來的信息傳播效率、互動密度和算法推動,讓不少童趣產品被廣泛傳播,甚至成爲一些年輕人社交互動的“硬通貨”。
快時尚店裡掛着皮卡丘、史努比聯名T恤,美妝品牌和迪士尼合作推出公主系列眼影盤,家居賣場擺上卡通造型的餐具……從生活用品到潮流單品,童趣消費市場日益火爆,催生了更多新業態和新消費場景,既折射出當代社會的情感需求和消費升級趨勢,也提高了用戶黏性和消費頻次,體現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多元化。
不過,童趣消費市場也存在同質化、質量不過關、安全隱患、低級趣味等現實問題。相關部門應持續有力監管,定期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擾亂市場價格、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銷售商家和企業及時進行處理。還要加強對消費者尤其是未成年消費者的理性引導,避免盲目消費。針對日益寬泛的童趣市場產品和消費人羣,要持續更新和完善玩偶、盲盒、掛件等各類童趣產品相關標準,大力鼓勵原創IP開發並提供有效保護,激發市場活力。
相關企業和商家應即時洞察各類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抓住成年消費者這一風口,在產品設計、營銷推廣中注入懷舊等元素,激發成年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持續深化產品創新,加強原創IP培育,提升產品質量與設計水平,和消費者建立情感鏈接,用最真誠的方式守護大小朋友的童心,實現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奔赴。(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向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