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郊區:盤活長江文化“富礦” 擦亮水韻大通名片

銅陵市郊區大通古鎮地處長江中下游分界處,因水成驛、因商成鎮,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並稱安徽“四大商埠”,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鎮。近年來,銅陵市郊區堅持文化爲魂、產業爲基、市場爲先,大通古鎮呈現出活力四射的新圖景,遊客接待人數逐年攀升,2024年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90.2萬人次,同比增長30%。

堅持文化爲魂,展現古鎮魅力

大通古鎮攬山水之幽,得人文之勝,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紅色文化和獨特的珍稀資源,既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銅陵郊區寶貴的文化資源。爲加強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大通古鎮系統梳理和悅老街、三道街、清字巷“三街十三巷”200餘處重要建築名錄,借力文旅專項債和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瀾溪老街改造、大通曆史展館修繕等重點項目30餘個,總投資達3.5億元。同時,依託大通曆史文化主題展館等載體,增設沙盤、“BOX影院”“5D飛行影院”等沉浸式體驗項目,以數字技術賦能紅色資源保護傳承。

堅持產業爲基,激發文旅活力

郊區貫徹落實“加快把文化旅遊業打造成爲支柱產業”,完成大通古鎮旅遊總體規劃編制,圍繞“長江古驛 江豚小鎮”主題,優化提升“一心、一環、五組團”規劃空間佈局,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銅陵段)建設,啓動大通古鎮建築修復工程等項目,謀劃小嶺半島禪養休閒、祠堂湖水韻度假區等項目,錨定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目標。

在做靚“硬件”的同時,郊區成功舉辦長三角古鎮一體化發展大會、“中國·皖美山水”華東區龍舟賽、白姜藝術季等系列文旅主題活動,精心策劃水上龍燈、魚燈巡遊、水上打鐵花等非遺民俗活動,豐富“夜遊+”消費場景,持續激發旅遊市場新活力。

堅持市場爲先,釋放消費潛力

爲推動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通古鎮深挖歷史文化和民俗非遺內涵,設計推出龍舟書籤、桿秤禮盒等文創產品10多種,聯動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豐富江豚IP文旅產品。探索推進鐘樓、鹽務招商局舊址等文保單位活化利用,將瀾溪老街、和悅老街、淡水豚保護區宣教館納入研學路線,設計推出歷史傳承保護、生態保護等特色研學課程,讓老街區、老建築變成文旅打卡“新名片”。

當下旅遊正從資源覆蓋式向文化瀰漫式轉變,大通古鎮作爲鑲嵌在八百里皖江上的明珠,乘着文旅發展的東風,文化更富有魅力,旅遊更富有活力,爲郊區旅遊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