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別怪豆製品!醫點名「番茄、鵝肉」纔是真地雷

研究顯示,番茄與鵝肉可能提高尿酸濃度,是常被忽略的痛風誘因。示意圖/ingimage

全臺約有百萬名痛風患者,許多人深信豆製品會使其發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雖然黃豆本身的普林含量確實偏高,但研究顯示,大豆中的異黃酮具強力抗發炎作用,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機率,「真正容易使其發作的,反而是番茄與鵝肉」。

江守山在臉書發文提醒,評估食物是否適合痛風患者,不能只看單一成分。例如黃豆雖含普林,卻能抑制關節發炎;藍藻、螺旋藻的普林含量更高,但人體研究發現,能減少尿酸生成、促進排泄,有助降低血中尿酸濃度。他強調:「不要因爲某種營養素數值高就全面排斥一類食物,應該依臨牀研究結果判斷」。

他也在節目《健康晚點名》中指出,國內19歲以上族羣的「四高」盛行率中,高尿酸問題已超越高血糖,顯示痛風風險逐年攀升。江守山說,一般人熟知的高風險食物包括紅肉、海鮮與啤酒,其中啤酒問題最明顯,不僅普林含量高,還會干擾人體排尿酸機制,「確實會強烈誘發痛風」。

相較之下,番茄與鵝肉雖非高普林食物,卻也被研究證實會提高血中尿酸濃度。2015年紐西蘭奧塔哥大學調查2051名痛風患者,約七成表示某些食物會引起復發,其中兩成認爲「番茄」是主要誘因,實驗也證實番茄會使血中尿酸升高。

江守山提醒,約七至八成患者可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發作;若控制仍不理想,應依醫師指示服用降尿酸藥物,目前臨牀常用的三種藥物已證實安全,不會傷肝腎。他也提醒,痛風急性發作時若臨時服用止痛藥,反而可能造成肝腎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