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所有對外採訪,《哪吒》創作團隊體現了難得清醒|新京報快評
▲《哪吒2》自上映以來即表現出了“高開瘋走”的局面,票房不斷打破紀錄。圖/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官方微博
據報道,2月19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官方微博發文宣佈,《哪吒2》將延長上映至3月30日,與觀衆“一起走過冬季,在春天繼續前行”。可可豆動畫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創作團隊目前已經停止了所有的對外採訪,“電影還在上映,希望大家把關注度都放在作品上。”
《哪吒2》自上映以來即表現出了“高開瘋走”的局面,票房不斷打破紀錄。如今《哪吒2》已經上映二十多天、票房超過120億元,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可謂取得了空前的成績。
而在這個過程中,導演餃子和主創團隊都和輿論保持着密切的溝通,外界也得以從中一窺《哪吒》系列的創作歷程。比如《哪吒2》的創作過程歷時5年、不少鏡頭打磨就耗時3年、團隊規模高達4000人等等細節,也都開始攤開在公衆面前。
不過經歷了長時間的曝光,在幕後故事已經大幅度爲公衆所知的當下,《哪吒》的創作團隊開始主動選擇遠離輿論,不失爲一種難得的清醒。
這意味着從現在開始,創作團隊選擇把《哪吒2》的輿論熱度主要留給作品和觀衆的互動,讓作品本身去“講故事”。在輿論熱鬧過後,作品依然是最有說服力的載體,創作團隊對此應當是有着很清楚的認識。
而且,相信《哪吒》團隊此時也揹負了相當大的壓力。《哪吒2》的表現其實是超預期的,早期的票房預測只有數十億元,少有人想到《哪吒2》會達到今天這般熱度。《哪吒2》取得了載入全球影史的成績,這讓人驚喜,但也意味着它今後所承載的期待已不可同日而語。
由此,主創團隊早日“調整心態”,從喜悅中抽身,轉入《哪吒3》的創作,也是一種更加沉穩的做法。《哪吒3》接下來其實也面臨一個“身份轉換”,如果說此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副挑戰者姿態;但隨着該系列逐漸成型,開始成爲業界標杆,如何維繫自己在動畫電影領域的“頭部地位”,將是一個新的課題。
正如媒體報道的那樣,此前《哪吒3》的全球上映時間從2028年調整到2030年,隨後又改回2028年,這種來回的調整,多少也可見主創團隊背後的“苦心”——團隊已經開始反反覆覆地琢磨,在對下一部作品提前進行謀劃佈局了。
如今回望《哪吒》系列的成長史,或許有一些共性的啓示是值得提煉的,比如堅持長期主義的打磨、對品質細節的苛刻等等。而“創作團隊停止所有對外採訪”其實也是這種態度的外化,影視創作格外需要不驕不躁的心態,這是《哪吒》得以成功的關鍵,也值得業界借鑑。
從另一個層面說,人們期待着《哪吒》的下一部作品可以再續輝煌,那麼也不妨尊重團隊的決定,讓他們可以安心創作。
此前在一些平臺上曾出現一批導演餃子的高仿賬號,冒充是本人用以引流牟利,隨後遭到輿論的批評抵制,平臺也進行了統一清理。可見,在《哪吒》爆火之後,各種紛紛擾擾也是不可避免,社會也需要儘可能地爲主創團隊創造一個安靜自如的創作空間,這其實也是人們表達支持的一種方式。
總之,再燃的電影,終究來自沉浸的創作。團隊保持一種清醒,輿論也抱有一分耐心,相信我們終將和一個更加“法力超羣”的哪吒相遇。
撰稿 / 柳早(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