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爭搶“哪吒故里”不如發掘“哪吒文化”

作者:□苑廣闊

“四川造”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高開瘋走”,創造中國影史新紀錄。哪吒這個經典IP再度爆紅,各地“搶吒兒”大戰也拉開序幕。天津、安徽等地相繼發文,自稱哪吒故里。被譽爲“中國哪吒文化之鄉”的四川宜賓,也於2月6日攜哪吒行宮、龍太子“骸骨”等20餘處哪吒實景“參戰”。(2月7日光明網)

《哪吒2》成爲現象級電影,隨着票房的持續攀升,不斷刷新着各項影史紀錄,作爲貨真價實的國產動漫電影,確實值得我們自豪。而隨着電影的爆火,哪吒這一經典IP也再度爆紅,不少地方找出各種證據,以求證明自己纔是真正的哪吒“故里”。

哪吒是一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也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所以他本身就沒有所謂的出生地,自然也就沒有“故里”之說。其實包括爭搶哪吒“故里”的人也知道,爭搶只是表面現象,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蹭一蹭電影的熱度,打響當地的知名度,然後爲地方發展旅遊經濟作貢獻,纔是真正的目的。這樣的想法是值得鼓勵的,反映出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乃至普通網友,都想爲家鄉經濟的發展獻計出力。

進一步說,雖然哪吒沒有所謂的“故里”,但是“哪吒文化”確實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在一些地方的影響力還很大。就像這次加入爭搶哪吒“故里”的幾個地方,在當地確實存在很多的“哪吒元素”,其中一些地名和《封神演義》小說裡出現的地名也都一致。最關鍵的是,哪吒作爲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在當地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羣衆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就應允許和鼓勵這些地方深度發掘“哪吒元素”,梳理“哪吒文化”,並且讓這些“哪吒元素”“哪吒文化”成爲地方的一個文化招牌,爲當地旅遊文化、旅遊經濟作出積極貢獻。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戶籍”和“故里”的哪吒,反而會幫助更多的地方從這個經典IP中獲益獲利,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不管是四川、安徽還是天津,在發掘“哪吒元素”,打造“哪吒文化”的過程中,要尊重神話傳說,考慮羣衆感受,不能過於牽強附會。尤其是考慮到隨着兩部哪吒電影的火爆上映,哪吒也成爲全國無數影迷心中的“寵兒”,如果一些地方在打造“哪吒文化”過程中過於牽強,甚至附會一些有損哪吒形象的故事、傳說,那麼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說到底,我們不一定非要“獨佔”哪吒,而是從自身實際出發,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來營造“哪吒文化”,同時也受益於“哪吒文化”。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