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民粹與仇恨
(圖/本報系資料照)
7月22日,筆者在《日經亞洲》投書,發表〈臺灣的民粹主義過度擴張正日益成爲區域安全的風險〉一文,指臺灣當前的大罷免,已不再是憲政體制下正常的問責機制,而成爲民粹政治和極端的政治報復手段。此文發表後,陸續引發民進黨迴應,包括民進黨發言人戴瑋珊、立法委員吳思瑤與王世堅皆公開發表評論。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三位黨公職的迴應並未正面迴應文章中所提出的關鍵論點:大罷免行動已被民進黨極端派系挾持,臺灣正逐漸陷入民粹與仇恨政治的泥淖。
三人的迴應幾乎全數針對「投書外媒」進行道德批判,而非針對內容進行事實釐清與論證反駁。王世堅委員更稱此舉爲「徒增國際笑柄」,不禁讓人懷疑他在嘲諷同黨同志與罷免團體:真正讓國際側目的難道不是動員青鳥的柯建銘?不是從「統一」變色爲「臺獨」、反覆橫跳的曹興誠?不是一手縱容政治報復、司法清算的賴清德總統本人?
戴瑋珊的「告洋狀說」、吳思瑤「不得民意」的指控,都無法改變罷免行動本身早已淪爲政治鬥爭工具的事實。民進黨無法否認的是,大罷免所呈現出來的正是民粹主義政治。
更嚴重的是,這場由執政黨煽動的政治風暴,並非只停留公審和出征等分裂社會行爲,還進一步侵蝕民主制度本身。民衆黨主席遭長期羈押,國民黨地方黨部多次遭檢警搜索、不對等調查,檢調直接查扣國民黨內部資料。這正是民粹操弄司法迫害在野黨的典型。
7月26日即將登場的24席罷免案,正是臺灣是否要繼續維持理性、穩定、制度化民主體制的關鍵選擇。希望賴清德總統拿出領導者高度,停止操弄民粹政治,不要再將任何批評者貼上「配合外在勢力」的標籤,而是面對外界對民粹與仇恨政治的疑慮。(作者爲國民黨國際事務部助理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