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綠竹筍有撇步!頂端「青綠色」是苦味來源 防止老化靠一招
綠竹筍正當季,涼拌或煮湯都很好吃。示意圖/ingimage
夏季正值綠竹筍產季,農糧署近日在臉書發文,分享關於綠竹筍的冷知識與選購技巧,提醒民衆挑選時應避免頂端帶青綠色,不然有可能會吃到有苦味的綠竹筍。
農糧署指出,「筍」字爲形聲會意字,與「旬」(十日)相關。古人認爲,竹子的嫩芽若在出土十日內採收,尚未纖維化,便可食用;一旦超過十日,就會快速木質化轉爲竹,纖維變粗,口感不佳。
針對常見的名稱迷思,農糧署特別澄清,「綠竹筍」雖然名字裡有個「綠」字,但並不代表顏色越綠越好。實際上,竹筍出土後若遭陽光照射,筍尖的嫩芽會合成一種名爲「紫杉氰糖苷」的物質,正是造成苦味的來源,這種現象稱爲「出青」,因此挑選時應避免頂端帶青綠色。
至於挑筍訣竅,農糧署提出四大原則「白、彎、短、肥」:
農糧署也提醒,綠竹筍的保存有秘訣,若沒有要馬上吃,建議先汆燙再冷藏,有助於防止筍子持續老化。煮熟後放涼,用夾鏈袋密封冷藏保存可保存一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