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際羣代表關注流動兒童羣體司法守護讓愛不再“流動”
原標題:田際羣代表關注流動兒童羣體司法守護讓愛不再“流動”
本報記者 馬金順
本報通訊員 李嘉欣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天橋起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新品事業部部長田際羣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關注流動兒童羣體的困境,加強對這一羣體的司法保護。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至17週歲兒童人口爲2.98億人,其中流動兒童規模約爲7109萬人,這意味着每4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在“流動”,而他們的困境遠不止於“流動”本身。流動兒童因戶籍限制,難以享受與本地兒童同等的教育、醫療資源。部分流動兒童兼具流動與留守的雙重困境。
“株洲這個城市有着厚重的‘製造’底蘊,工業製造給株洲帶來了佔比頗重的流動人口。相較於我們常談到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跟隨父母從人口流出地遷往人口流入地生活,小小年紀就面臨着‘出走’與‘尋鄉’的困境。流動兒童的出現是當前社會形勢下城鄉深度融合的縮影。”田際羣表示。
爲解決流動兒童在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問題,2024年8月16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這是國家層面首個針對流動兒童的關愛保護政策性文件,旨在填補民生保障領域的政策空白。
田際羣近日受邀到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調研發現,天元區檢察院聚焦涉案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流動兒童四大類特殊對象,抓緊抓實預防、矯治、幫教與保障四個端口,自2021年成爲全國未檢工作社會支持體系首批示範建設單位以來,已幫扶200餘名涉案未成年人就學或就業,有效提升了涉案未成年人的社會生存技能、就業創業能力。
“天元區檢察院對流動兒童的司法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田際羣對記者說。
“在我院所辦理的未檢案件中,跨省跨市的流動兒童佔比50%以上。”天元區檢察院“檢愛”工作室檢察官祝曉明向記者介紹說。
“涉案流動兒童面臨的最爲嚴峻的問題是幫教問題和犯罪再預防問題,對此,我們強化了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與敬老院、職業院校、愛心企業等建立觀護基地11家,爲未成年人提供就業指導和免費技能培訓,完善異地協作機制,並通過組建‘心理老師+社工老師+司法志願者’的專業隊伍對涉案流動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價值觀糾正和行爲偏差矯治,以內外兼治助力其健康回歸社會。”祝曉明說。
廣東省廣州市一公益組織調查發現,流動兒童常因父母高強度工作而缺乏陪伴,社區環境複雜且安全隱患多。心理問題如自我封閉、身份認同困惑普遍存在,但基層醫療體系對此缺乏早期識別與干預機制。同時,流動兒童家長多從事低技能職業,工作壓力大、教育意識薄弱。有些家庭教育缺失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部分家長甚至採取“棍棒教育”,加劇兒童行爲偏差。
田際羣表示,流動兒童問題本質是城市化進程中公共服務滯後於人口流動的縮影。司法保護與社會支持的結合能有效阻斷犯罪鏈條,但更深層的矛盾仍需政策創新與社會共治。
“流動兒童以及未成年人的保護需要多方發力。”田際羣建議檢察機關結合“利劍護蕾”“檢護民生”等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幫教,以“零容忍”態度嚴懲侵害流動兒童權益犯罪,以司法守護之名,讓愛不再“流動”。(馬金順 李嘉欣)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