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縣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發佈 全面構建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近日,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民政局正式發佈《無棣縣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填補了縣域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標準的空白,爲社會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標誌着該縣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邁入規範化、專業化、系統化的新階段。

《指南》以法律政策爲依託,結合縣域實際,明確了流動兒童社會工作的服務依據、核心原則、服務內容及管理流程,提出以“家庭爲本、兒童友好、多部門聯動、機會均等”爲基本原則,涵蓋危機干預、心理健康、權益維護、能力建設等十大服務內容,並通過規範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流程、細化崗位設置、強化風險管理等舉措,確保服務可落地、可評估、可持續。

去年8月,民政部印發《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首次將流動兒童納入全國性關愛保護政策體系,無棣縣作爲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範縣,積極響應、主動作爲,先試先行、率先探索,依託全縣“未來計劃”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綜合協同機制,全面構建起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構建多維保障體系,加強部門協同聯動

聯動公安、醫保、衛健、教體、疾控、大數據等部門,共享流動兒童信息戶籍、社保、疫苗接種、就學等信息2萬餘條,摸排流動兒童5500餘名,制定流動兒童享有關愛服務清單7個方面共計21項,聯合未保協同機制成員單位和村(社區)最小單元兒童隊伍,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城市融入活動等專項服務50餘場,惠及兒童超500人,在全縣範圍內形成跨領域協作網絡,爲流動兒童提供基礎生活保障與心理支持。

推進專業社工介入,實施精準評估幫扶

2025年,無棣縣整合慈善資金49萬元,購買德正、海燕、禾潤等5家社工機構專業服務,將流動兒童納入購買服務項目內容,《指南》出臺後,5家機構將按照《指南》標準開展流動兒童專業化社工服務。目前,5家機構已爲46名流動兒童重點羣體開展了需求評估和風險評估,按照紅、黃、藍、綠四色等級分類動態管理模式劃分風險等級,並通過購買的服務項目專業力量組織開展小組或個案工作,幫助流動兒童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深化網格動態管理,打造全週期服務體系

自流動兒童納入全國性關愛保護政策體系以來,無棣縣將流動兒童與孤兒、重點困境、事實無人撫養等七類兒童作爲重點關注對象,納入“上下銜接貫通、部門協調聯動”的未保綜合協同機制建設中,以兒童全生命週期管理爲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村(社區) 最小單元,從社會工作和社會心理服務兩大專業領域入手,依託未保三級網絡體系和信息化平臺,實現流動兒童實時動態監測與分級預警。今年同步推出“城市適應計劃”和“新無棣人”融合行動等創新服務項目,通過舉辦文化體驗課堂、地標探訪等沉浸式活動,配套落實救助政策全覆蓋,形成“預防—保護—發展”的全週期服務鏈條,着力提升流動兒童的城市歸屬感與社會融入度。

(大衆新聞通訊員 侯長亮 李雪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