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縣破題基層中醫藥“最後一公里”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智慧共享中藥房讓羣衆在家門口用上放心藥
田東縣破題基層中醫藥“最後一公里”
近日,廣西田東縣朔良鎮村民黃大爺在村衛生室接過村醫遞來的中藥湯劑,掃碼查看煎煮記錄後感嘆:“以前抓中藥要跑縣裡一天,現在衛生院開方,第二天藥就送到家。”這一變化源於田東縣智慧共享中藥房的全面落地——這項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列爲典型案例的改革,正讓桂西山區羣衆享受與縣級醫院同質化的中醫藥服務。
中藥處方背後的破局之道
在田東縣中醫醫院煎藥中心,三條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貼着“林逢鎮衛生院”標籤的藥包正在封裝,系統顯示:該處方由鄉鎮衛生院中醫師在線開具,經縣中醫院AI系統自動審覈配伍禁忌,高級中藥師遠程複覈後進入煎制流程,全程條碼溯源。
“過去鄉鎮衛生院面臨三難:中藥房建設成本高、飲片不足百種、專業藥師稀缺。”田東縣中醫醫院院長李立定指着大屏介紹,“如今通過‘虛擬藥房+統一配送’,13家鄉鎮衛生院飲片目錄從52種增至428種,兩年配送湯劑2.1萬付,爲基層節約藥房建設成本600萬元。”
公交班車變身“送藥專列”
下午3點,司機韋師傅熟練搬運保溫箱:“每天兩趟,全縣167個村都能24小時內免費收藥。”爲破解山區配送難題,田東縣中醫醫院與縣汽車總站簽約,利用現有公交網絡建立配送體系。2025年更引入郵政快遞開展藥品寄遞業務,臥牀患者可直送到家。
在作登瑤族鄉衛生院的智慧藥房終端前,醫生楊傑淑演示操作流程:患者就診後,系統自動生成帶醫保結算碼的電子處方,縣中醫醫院實時接收煎藥,村民手機可查煎煮進度。“連特殊煎法都標註清楚,再不怕搞錯先煎後下了!”她笑着說。
AI賦能築牢質量防線
在質量控制區,AI系統正在預警:“朔良鎮處方003號:生半夏與附子同用,請複覈!”主管藥師立即致電村醫覈實。“系統已內置十八反十九畏規則,處方合格率從87%升至98%。”藥學部主任黃維鋒展示數據牆——煎煮溫度、庫存週轉、配送時效等16項指標實時跳動。
該體系未來會陸續納入人工智能升級:AI輔助開方系統爲村醫推薦經典方劑,四診儀遠程採集舌脈數據輔助辨證,智能調劑機器人將誤差控制在±0.5克。
縣域聯盟激活“人才池”
爲使技術真正紮根,田東縣中醫聯盟實施“雙百計劃”:百名縣級專家每月下鄉坐診帶教,百名村醫進院輪訓。曾因開方不規範被系統攔截的鄉鎮衛生院醫生李藝,經三個月培訓後已成爲骨幹:“現在能獨立處理常見病,患者複診率提高三成。”
廣西中醫藥管理局專家評價:“田東模式通過制度創新盤活現有資源,用一張數字化網絡打通中醫藥服務末梢神經,爲西部區域醫改提供可複製的‘中醫方案’。”(周章師、黃曉珍、岑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