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vs. 輝達 vs.宇樹,誰纔是機器人霸主?三大次產業如何選股?

機器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中兩強的機器人東西軍陣仗擺開來,可以說實力都很強,這個產業將迎來連續三年,產值年年倍增的大行情,投資相關供應鏈當然是收穫滿滿!本週三出刊的《先探投資週刊》2341期就來幫大家全面檢視美中機器人產業中三大巨頭的戰鬥力比較,同時也連結三月上旬的臺北國際工具機展以及三月中旬的輝達GTC大會,這是臺灣機器人、自動化等概念族羣最熱鬧的高光時刻,包括機器人的控制器、零組件到視覺辨識等次產業,在市場資金熱錢四處流動之際,該如何最有效率地選股?掌握股價激情轉折前後的機會點?千萬不要錯過。

近兩年來,AI題材成爲臺股投資主軸,相關概念股從一開始的上游AI晶片與伺服器,逐漸擴散到邊緣端應用如AI PC、工業電腦、自動化與機器人等領域。其中,人類夢想已久的人形機器人,就被視爲有望成爲AI下一個最具爆發潛力的殺手級應用;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產值可望超越二○億美元,而二四至二七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一五四%。

大廠紛紛搶進機器人賽道

鑑於龐大應用商機,吸引美、中、日、歐等各大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紛紛投入,積極搶進賽道,包括輝達Project GR00T、特斯拉Optimus外,Meta、OpenAI、微軟、亞馬遜等亦加速投資。

此外,美國波士頓動力、日本本田、英國Engineered Art等也長期佈局人形機器人,同時,中國勢力更是不容小覷。由此可見,各方勢力都想在這波自動化革命中搶得先機,然究竟誰能成爲贏家,也是目前全球相當關注的焦點。

現階段來看,輝達與特斯拉可以說是人形機器人領域中的領跑者,兩大巨頭在2024年多次提及看旺AI機器人後市。像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就高喊「AI本質上就是機器人」,並看好汽車、無人機及人形機器人這三種機器人有望實現大規模生產;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亦表示,特斯拉真正重心是AI機器人及被歸類在AI機器人的自駕車。

輝達去年底發表了手掌尺寸的新電腦「Jetson Orin Nano Super」,是運用在AI機器人的生成式新平臺電腦,這款爲機器人開發的電腦每秒七○兆次運算的算能,功耗只有二五瓦,爲目前市場上效能與能耗比最佳的邊緣運算設備之一。

此外,Jetson Orin Nano Super單價降至僅二四九美元,在降低AI硬體門檻之餘,還促進生成式AI與機器人技術在更廣泛場景中的應用。而根據市場傳言,輝達也將於今年上半年發表下一代用於人形機器人的精巧電腦「Jetson Thor」,目標是在即將來臨的機器人爆發潮中取得領先地位。預期隨着機器人大腦建置成本大降後,機器人發展將進入新里程碑;輝達有望憑藉其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開放的生態系統優勢,持續佔據領導地位。

輝達、特斯拉各擁優勢

馬斯克旗下AI公司xAI日前發表「地表最強AI」Grok 3。Grok 3不僅在數學推理、科學理解與程式編碼等多項測試中表現優異,超越現有AI模型,還在即時推理與創造力應用上帶來突破性的體驗,爲使用者提供更智慧、直覺的互動方式。

在多個測試中,Grok 3打敗了OpenAI的GPT-4o、Anthropic的Claude-3.5、DeepSeek V3和Google的Gemini 2.0 Pro等,在AI排行榜上登上第一寶座。預期未來隨着系統持續優化,完整版本的Grok 3將更具競爭力,且屆時Grok 3的成果應用在特斯拉旗下電動車及機器人後,爆發力表現將更值得期待。

本文完整報導、發燒個股動態,以及更多第一手臺股投資訊息,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