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倉促入華?無人駕駛板塊大跌兩天,高昂定價能否扛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鄧浩 上海報道
終於來了。2月25日,特斯拉宣佈開始新的OTA軟件更新,分批次向中國客戶推送FSD功能。
2月26日,懂車帝對特斯拉Model Y、理想L7和問界M9進行了智駕對比。結果顯示,特斯拉Model Y總接管次數24次,違章次數34次;理想L7總接管次數9次,違章次數14次;問界M9總接管次數12次,違章次數14次。
差強人意的測試表現或是導致A股無人駕駛板塊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的導火索。有不少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特斯拉FSD功能對中國特有路況的處理與本土廠商還有差距,同時在相對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6.4萬元的一次性買斷價格也顯得不合時宜,後續有較大概率面臨調整。
還會是鮎魚嗎?
此前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上海,某種程度而言,以鮎魚之力激活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在姍姍來遲的FSD還會有此效果嗎?
至少,技術水平來說,從懂車帝的實測來看,特斯拉或許還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不過,爲何特斯拉如此突然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線FSD?與北美版的FSD又有何區別?
實際上,官方說法是,此次OTA軟件更新最主要的升級就是“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優化現有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功能),在通行受控道路和城市道路上使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會根據導航路線引導車輛駛出匝道和交叉口,並根據速度和路線自動進行變道。在不設置導航路線時,會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選擇最優道路行駛。
市場普遍認爲,這並非完整版的FSD,從法規來說,目前在中國道路也不允許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上路。
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夥人鄭贇對記者表示,“此次特斯拉的更新,是在自動輔助駕駛軟件上進行的優化升級,與美國版本的FSD有所不同。”
辰韜資本投資總監張嘉祺則對記者直言,“我認爲這次FSD的中國版本落地是比較倉促的,一方面是爲了滿足特斯拉之前對外宣稱的一季度入華時間點,另一方面也是爲了提升中國銷售車型的市場競爭力,補齊短板。”
在張嘉祺看來,目前這一版本,沒有采用中國的數採信息進行訓練,更多是如馬斯克所說用中國道路視頻進行訓練,表現來看對中國的特有路況,例如複雜的路口,長實線等處理不好;但是超車、變道、轉向的絲滑程度和北美的FSD還是可比的。
鄭贇也表示,“從我實際的駕駛體驗來看,總體而言比較滿意,但對於中國路況,比如公交車道、自行車道等可能表現確實不是特別好。我認爲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迭代,技術上可能得到解決。”
定價策略需調整
今年2月,比亞迪宣佈將高階智駕下沉到7萬元級市場,打響了智駕平權的市場“第一槍”。
不少產業人士表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特斯拉數年前制定的智駕價格策略似乎很難奏效。
據瞭解,要使用FSD功能,用戶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一次性支付6.4萬元購買FSD套件;二是車輛必須搭載HW4.0硬件,換言之,只有2024年2月後生產的Model 3/Y及新款S/X車型才能體驗該功能。
張嘉祺認爲,“這次推送終於爲已付6.4萬元的消費者圓了夢,但我認爲這個6.4萬元的一次性買斷策略在中國不可持續,無市場競爭力。”
張嘉祺認爲當下主流品牌中,除了華爲會對城市NOA後向收費外,其他品牌都是免費或是階段性免費。因此其判斷,特斯拉會更改定價策略,考慮到全球定價的情況,一方面大概率會降低買斷價格,最高不超過北美的8000美元(約5.5萬元)的售價,甚至可能可以低至之前促銷價4500美元(約3萬元)甚至更低。
另一方面,訂閱制會相繼推出,這一部分定價相對靈活,或會根據中國市場採取更合理的定價方式。價值決定價格,當前FSD在國內無法實現Unsupervised,甚至是穩健表現,撐不起當前的高昂定價。
鄭贇也表示,“目前6.4萬元的價格,在當下競爭相對比較激烈的市場,可能不太適應了。結合數據訓練來說,特斯拉也需要足夠多的用戶,因此,定價策略應該會根據中國市場做一些調整。”
或推動智駕滲透率上行
從產業鏈來說,特斯拉FSD入華,與之前比亞迪的智駕策略一樣,或將推動中國智能駕駛滲透率迅速提升。
廣發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劉雪峰就分析稱,特斯拉FSD入華,或將倒逼中國主流車型邁向更高階智駕水平,而在本土廠商規模化上智駕方案疊加下,最終驅動2025年國內智駕滲透率有望加速擡升。
劉雪峰進一步判斷,在高階智駕滲透率快速擡升背景下,疊加OEM價格競爭持續,價值量將更多側重於上游競爭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中游Tier1製造環節預計仍將存在一定降價壓力,在此背景下具備更強的成本轉嫁能力的Tier1龍頭有望在利潤端更多受益。
對於特斯拉本身來說,鄭贇認爲,由於其中國數據和美國訓練平臺是隔離的,因此,用戶數據的本地訓練以及與美國市場的隔離,是其接下來OTA迭代比較大的挑戰。
張嘉祺則對記者表示,Tesla會基於當前版本進一步優化,可能性一是採用當下中國的現有少量算力進行“小步慢跑”式數據調優,另一可能性是與國內雲服務合作,依託三方算力對模型進行post-training。
張嘉祺認爲,對本土主機廠而言,一方面的確可以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或是對中國場景的理解程度,是可以比肩甚至超過海外頂級智駕公司的,另一方面還是要對FSD這次展示出較強的泛化能力進行重視(僅拿視頻數據就可以落地)。
其建議,主機廠們需加大對算法泛化性的投入,以支持未來跟FSD在海外競爭的時候,可以具備更高效的落地部署能力和更優的實際使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