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手工,幫更多殘疾人敲開就業門

來源:河北日報

河北發佈“百縣千品”促殘疾人就業工程實施方案

特色手工,幫更多殘疾人敲開就業門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通過勞動獲取收入、參與社會生活、實現人生價值,是很多殘疾人的期盼。

自2022年第一期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以來,河北省培訓殘疾人6.89萬人次,城鄉新增就業6.21萬人,全省建成180家輔助性就業機構,任務目標超額完成,各地殘疾人就業狀況得到大幅改善。但也應看到,殘疾人就業不穩定、就業質量總體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如何從“大水漫灌”變成“精準滴灌”?怎樣解決崗位“適不適合”“穩不穩定”的問題,推動殘疾人就業服務提質增效?

近日,省殘聯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百縣千品”促殘疾人就業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底,全省167個縣(市、區)培育1000餘個特色手工產品,帶動1萬名以上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增收。

“手工產品生產週期短、收益見效快、生產方式靈活,比較適合殘疾人蔘與。”省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挖掘縣域特色手工項目,打造“百縣千品”殘疾人手工品牌,近3000人通過從事手工文創產品製作改善了生活。

深入實施“百縣千品”促殘疾人就業工程,根據方案,未來5年,河北將進一步培育“一縣一品”“一縣多品”特色項目,加強技能培訓,完善產銷對接平臺,幫助殘疾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

“我們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摸排機制,全面挖掘具有縣域特色的手工製作項目。”省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殘聯將通過實地走訪手工企業、工坊以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創意工匠等,結合殘疾人特點,篩選需求量大、時尚前沿、易上手的手工品類,梳理就業創業項目,建立產品目錄,並納入項目庫進行動態更新管理。

圍繞技能培訓,殘聯、人社、文旅、商務、婦聯等部門將整合資源、集成力量,打造以手工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特教學校、“美麗工坊”工作室等爲載體的培訓網絡,並採用線上視頻、線下“小班制”輔導等形式,開展訂單式培訓。同時,各地還將加強殘疾人工匠、技能型人才、領軍人才培養,扶持成立一批殘疾人技能大師工作室,支持名師工作室開展技藝傳承培訓。

在河北省殘疾人新業態就業創業服務基地,展廳裡精美的剪紙、皮雕、烙畫、鉤編作品,都出自河北省各地殘疾人之手。不久後,這裡將成爲集產品展示、直播銷售於一體的常態化展廳,爲“百縣千品”手工產品搭建產銷平臺。

聚焦拓寬銷售渠道,方案提出,各地殘聯將動員引導文旅景點、商業綜合體、展會主辦方等社會力量,因地制宜設立殘疾人手工產品實體展銷館、專櫃專區,河北省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也會開設專區,定期進行直播帶貨。此外,省殘聯還將通過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展示手工產品製作過程,講好殘疾人就業創業故事,不斷提升“百縣千品”品牌傳播力、影響力。

幫助殘疾人通過指尖技藝,實現穩定就業、技能增收,離不開政策服務支持。

“我們將和人社、文旅等部門一起,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鼓勵殘疾人家庭手工工坊發展,對從事殘疾人手工產品生產製作及銷售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省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將按規定,對納入“百縣千品”項目庫的企業、機構給予稅收優惠、收費減免、金融補貼等方面的幫扶,支持企業成長髮展,提升殘疾人就業質量。(記者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