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碰壁,中國不懼反制,歐盟勸和示好,合作新機遇來臨

特朗普這次算是玩大了,104%的關稅,砸下去動靜可不小。原本是想逼中國讓步,結果人家根本不帶怕的。反倒是歐盟,隔着十萬八千里打來電話,勸架來了。

這劇情,怎麼看怎麼像一出荒誕喜劇。特朗普上臺這幾年,類似的戲碼已經上演過不少了。一會兒說要買格陵蘭島,一會兒又要去調停俄烏衝突,最後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這次的關稅大棒,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

說白了,特朗普這招“極限施壓”,玩得有點過火了。104%的關稅,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一下子把商品價格擡高這麼多,最終買單的還不是美國老百姓?到時候美國國內的商家叫苦連天,消費者怨聲載道,特朗普這如意算盤怕是要落空。

中國這邊呢,也不是吃素的。這些年在國際市場上摸爬滾打,早就練就了一身銅皮鐵骨。特朗普這關稅大棒,對中國來說,更像是撓癢癢。中國手裡握着反制措施,隨時可以“以牙還牙”。而且,中國早就開始佈局多元化市場,“東方不亮西方亮”,就算美國市場關上了大門,中國還有的是路子可走。

更有趣的是歐盟的態度。按理說,中美貿易戰,歐盟應該作壁上觀纔對。可馮德萊恩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打來電話,勸中美和解。這是什麼意思?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歐盟這是在向中國示好。

美國這些年,動不動就揮舞制裁大棒,早就把盟友得罪光了。前不久美國副總統還公開批評歐盟,說歐洲消耗美國的資源和利益。這話說得,簡直是把盟友往外推。歐盟現在是左右爲難,既想跟美國保持距離,減少損失,又怕把事情鬧僵,打破現有的經濟秩序。

所以,歐盟選擇在這個時候靠近中國,也就不難理解了。馮德萊恩在電話裡反覆強調“對等”,希望通過對話解決關稅問題。這話說得漂亮,但問題的根源不在中國,而在於美國。明明是美國先挑起的貿易爭端,現在卻想讓別人來收拾殘局,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中國當然不會答應。談判的大門一直敞開,但前提是必須平等互利。都什麼年代了,誰還願意籤不平等條約?

其實,特朗普政府的極端政策,不僅沒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加速了國際經濟格局的重塑。美國想通過關稅壁壘把產業鏈拉回本土,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在全球化時代,產業鏈的轉移牽一髮而動全身,哪是說搬就能搬的?

反觀中國,市場多元化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現。無論是新興市場的開拓,還是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都證明了一個道理:條條大路通羅馬。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早就不是當年的小字輩了,手裡握着不少籌碼。

歐盟對中國的示好,也預示着未來國際經濟合作的新方向。在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擡頭的當下,中歐合作顯得尤爲重要。雙方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可以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特朗普這番操作,最終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是想打壓中國,結果卻促成了中歐合作,這算不算是一種“戰略誤判”?

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誰能笑到最後,還得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