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等關稅”精準痛擊蘋果(AAPL.US) 3萬億美元帝國走向坍塌?

智通財經APP獲悉,美國消費電子巨頭蘋果公司(AAPL.US)試圖通過分散海外生產與製造基地來規避全球貿易戰和供應鏈風險的“蘋果供應鏈”戰略,正在遭受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的重大打擊,蘋果位於全球範圍的各大iPhone、AirPods、iPad以及Apple Watch核心生產基地所在地均將遭受“對等關稅”政策的重大打壓,蘋果苦心經營多年的“蘋果全球供應鏈”面臨生死存亡時刻。甚至被一些投資者戲謔道“特朗普新關稅政策看似針對那些對美國存在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實則定點精準打壓蘋果”。

股價方面,坐擁超3萬億美元市值的蘋果可能從此時此刻開始步入股價暴跌模式。在特朗普宣佈新關稅政策後,蘋果股價在美股盤後暴跌,這家當前高達3.36萬億美元市值的“全球最高市值公司”股價在美股盤後一度跌超7.5%,成爲佔標普500指數超30%權重的“美股七巨頭”中遭“對等關稅”政策打壓最慘烈的巨頭。

白宮在當地時間週三宣佈,對中國商品將實施的“對等關稅”將達34%,最終使得美國對於中國輸美商品總稅率升至54%,這將嚴重衝擊以中國供應與製造基地爲核心的“蘋果供應鏈體系”。並且新關稅政策同樣覆蓋蘋果其他的全球範圍生產與製造中心,大概率將使其以“蘋果製造全球化爲核心”的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外包戰略遭遇重創。

據瞭解,美東時間4月2日週三美股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稅。特朗普表示,美國將計算對美國構成極大貿易威脅的國家的所有關稅、非關稅壁壘和其他形式的綜合稅率。關稅將不是完全對等的,美國將向這些國家收取大約一半的費用。

在同一時間,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並加強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這些最新聲明意味着,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將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將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徵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所有其他國家將繼續遵守原有的10%關稅基準。

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佔據最核心地位的中國面臨34%的徵收對等關稅,蘋果位於全球各大型生產基地面臨的所謂“對等關稅”詳情如下所示:

印度(iPhone和AirPods最大規模生產地之一):高達26%的對等關稅

越南(部分AirPods/iPad/Apple Watch/Mac系列產品生產地):46%對等關稅

馬來西亞(Mac電腦生產地之一):24%對等關稅

泰國(部分Mac產品的產地):36%對等關稅

愛爾蘭(部分iMac產品的產地):20%關稅

該消息引發蘋果投資者極度恐慌情緒,盤後股價一度暴跌約7.5%。今年以來佔據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與標普500指數高權重的蘋果股價已累計下跌11%,成爲美股科技股拋售潮的重要部分。白宮表示新關稅將於4月9日生效,蘋果發言人目前未予置評。

整體而言,根據白宮新公佈的關稅圖表,除了對於中國徵收34%關稅,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大利亞、巴西、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10%的關稅,對以色列商品徵收17%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20%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24%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26%的關稅,對泰國商品徵收36%的關稅,對伊拉克商品徵收39%的關稅,對越南商品徵收46%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49%的關稅、稅率最高。

“股神”含金量還在上升

有機構投資者在特朗普出臺新的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大舉升溫的“對等關稅”政策之後評論稱,“股神”巴菲特在2024年大幅削減蘋果倉位,轉向大規模配置短期美債的操作實在是“神仙操作”。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或者巴菲特的直接言論表明巴菲特看空股票市場,但他近年來愈發謹慎的投資策略顯而易見,比如愈發龐大的現金持有規模,以及2024年大幅減倉蘋果。並且憑藉無比龐大的現金儲備,尤其是龐大的短期美債儲備,以及大幅削減蘋果倉位後風險敞口驟減,巴菲特可謂完美躲避自2月下旬以來特朗普“關稅風暴”重創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推動滯脹與經濟衰退預期升溫,進而間接導致的美股暴跌,並且享受着龐大短期美債在近期持續上漲所帶來的美債價差+利息的美債鉅額收益。

巴菲特在今年繼續用實際行動擁躉“現金爲王”策略,伯克希爾哈撒韋現金儲備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股票投資者自2024年以來無比偏好現金,被市場解讀爲他似乎押注美國經濟以及美股將陷入動盪。事實證明“股神”確實有先見之明,2025年,“滯脹”與經濟衰退陰霾縈繞在美國經濟上空,導致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大幅跑輸多數新興市場以及歐洲股指,並且該指數與納斯達克100指數均跌幅回調區間。

巴菲特股東信稱,2024年大幅增加了短期限的美債持有量,上述現金儲備中可能大部分都屬於短期美債組合,且投資收益取得了可預見的大幅增長。在短期美國國債方面(即持有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美債),伯克希爾對於美國短期限國債2024年以來持有量不斷擴大,且持倉規模比美聯儲的短期美債持有規模還龐大得多。

短期、高流動性的金融工具,比如1年及以下的短期限國債、商業票據和銀行存款,由於該類型資產的高流動性、極低風險和價格穩定性,能滿足投資者隨時贖回的需求,因此短期國債等資產常被投資界視爲可極速變現的現金等價物。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財報顯示,伯克希爾四季度保險利潤大增推動營業利潤飆升71%,繼續減少股票持倉的同時現金儲備達到創紀錄的3342億美元,其現金儲備已經連續第10個季度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其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29%,創下數十年來的新高。

這一次,蘋果能否獲特朗普政府關稅“豁免”?

此外,由於需要從多個同樣受對等關稅政策影響的地區採購生產iPhone等消費電子產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蘋果不可避免地將遭受更深遠的“業績基本面衝擊”。

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蘋果CEO庫克曾成功遊說將iPhone等消費電子產品排除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清單外,理由是關稅將損害美國企業而利好韓國三星電子等國外競爭對手。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承諾未來四年在美國投資高達5000億美元(不計通脹的話,顯著快於拜登政府時期的投資節奏),試圖通過將全球生產基地向美國國內逐漸轉移的舉措,在特朗普第二任期說服他繼續將蘋果排除在美國政府關稅清單外。

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蘋果計劃將全球消費電子生產基地向美國大規模轉移,但是這一雄心壯志可能在特朗普四年任期內甚至有可能連50%轉移進度也無法完成,且有可能面臨經營成本暴增,進而有可能推動蘋果大幅漲價,最終導致iPhone等產品因漲價而重創全球消費者需求。

來自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Anurag Rana和Andrew Girard表示:“新的徵稅政策可能將嚴重擠壓蘋果利潤率,因爲我們預計該公司不會通過提價來抵消影響。”“如果蘋果真的宣佈漲價,那將使得本來已經低迷的消費者信心更加萎靡。”

作爲向美國國內遷移“蘋果供應鏈”計劃中的一部分,蘋果計劃不久後將在得州生產蘋果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高性能AI服務器,並計劃在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設的芯片工廠小規模生產蘋果系列產品的核心芯片。

目前蘋果在美國沒有所謂的大規模生產基地,僅宣傳售價6999美元起的Mac Pro在美國得州組裝。但該產品銷量相比於iPhone等旗艦佔比極小,且大量核心零部件仍從中國等全球範圍的“蘋果供應鏈”核心地區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