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近半營收來自海外產品

經濟日報記者 李芃達

“TCL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海外產品營收已佔總營收的近一半。經過40餘年的砥礪前行,全球化成爲TCL最亮眼的標籤。”在2025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介紹了企業全球化發展情況。

早在1987年,我國成爲全球最大的電視生產國,全球化已然成爲擺在TCL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爲了答好這道題,李東生和他的團隊交了不少“學費”。

1999年,TCL將觸角伸到越南。員工騎着摩托車挨家挨戶推銷,但遲遲打不開當地市場,連續18個月虧損。經過認真市場調研和用戶需求分析後,他們發現,越南雷雨天氣偏多,具有防雷功能且信號接收更好的電視深受當地消費者歡迎。憑藉生產出的一款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TCL在越南“起死回生”。

“出海不是一錘子買賣,企業在海外落地生根要靠長期積累與反覆磨合,本土化不是口號,而是要在產品、團隊、供應鏈各個環節紮實推進。”這是李東生覆盤越南市場得失的感慨,也是TCL此後推進全球化戰略的一條基本準則。

20年後,TCL投入4500萬美元,在越南平陽建成一座佔地面積達7.3萬平方米,包含機芯加工、注塑加工、模組整機裝配、背板加工等全工序的電器生產基地。該基地電視機年產能達700餘萬臺,實現業務覆蓋整個東南亞。“我們着力打造本土化製造能力,能夠快速響應當地市場變化,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性能質量俱佳的產品。”TCL智能電器(越南)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緯說。

“TCL多年的出海經歷表明,走出去絕不僅僅是把產品賣到全球,更重要的是不斷培育全球化經營業務能力和立足當地的工業製造能力。”李東生說,比如,TCL位於墨西哥的電視工廠依託本地化供應鏈,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配套零部件等物料在1個小時車程內都能採購齊全。

通過技術創新、全球產業鏈佈局和本土化經營策略,TCL如今已形成比較完善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在海外擁有46個研發中心、38個製造基地,分佈在越南、印度、波蘭、墨西哥等多個國家,銷售機構遍佈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爲更好適應目標市場的文化和消費者需求,TCL在推行本土化經營策略過程中,着力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射擊是越南入選巴黎奧運會的項目,TCL瞄準該項目在越南的影響力,與越南國家射擊隊簽約,並開展一系列營銷活動,進一步強化了品牌與當地消費者的聯繫;在歐洲市場,TCL同樣選擇與當地體育賽事達成合作,併成爲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6支歐洲國家足球隊的官方合作伙伴……近年來,TCL體育營銷已在全球範圍內覆蓋足球、籃球、電競、板球等多個領域。

在拉近與全球消費者距離的同時,TCL產品走進千家萬戶。2024年,TCL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4.8%,達到2900萬臺;在歐洲市場,TCL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33.8%;在美國市場,TCL電視零售量穩居市場前列。

“全球化就是本土化。只有紮根當地,競爭力纔是紮實的。”李東生說,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要具備與世界各國強手過招的實力。展望未來,TCL將進一步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構建多元融合、兼容幷包的文化與全球化管理體系。一方面,要以“鏈主”身份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協同出海,共建全球產業生態;另一方面,加強與當地夥伴合作,逐步完善本地供應鏈水平,從輸出產品轉變爲與當地共建工業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