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推「可負擔住宅」政策 彭俊豪:謹慎擬定「市場機制管理」
▲桃園推「可負擔住宅」政策,市議員彭俊豪關切「市場機制管理」擬定。(圖/市議會民進黨團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議會3日進行市政總質詢,市議員彭俊豪指出,市府計劃推行「可負擔住宅」政策,降低購屋門檻,最快明年上路,引發各界關注;目前政策設計雖已有目標羣體、價格、地點及購售機制,但「市場機制管理」相當重要,才能確保年輕家庭與自住者優先受惠,同時妥善規劃住宅公共設施,明定維護責任,避免與私權衝突。
彭俊豪表示,市府採取「去商品化」及「封閉式買賣」方式調控市場,但仍有多項問題待釐清。首先,「封閉市場」如何確保限縮於自住者及年輕育兒家庭?需建立查覈機制,防止以他人名義購買或投機。其次,回購公式如何訂定?若回購價格過高,恐形成政府炒房;過低,則損及民衆權益。
▲市議員彭俊豪關切「市場機制管理」擬定。(圖/市議會民進黨團提供)
彭俊豪議員說,房屋資訊透明也是關鍵,包括「實坪」與「虛坪」差異,以及社區公設管理與維修責任。若社區設置公託、公幼等福利設施,市府如何安排分攤成本及維護安全,都是必須考量的問題。他提醒,可負擔住宅若推行不慎,可能反壓縮社會住宅量能,市府必須完整規劃與風險評估,才能真正達成「可負擔」目標。
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可負擔住宅制度將分爲自治條例、辦法及信託合約三層設計, 採「有限制條件的所有權」,同時研議「先租後購」模式 ,由住宅及都更中心統籌管理,確保購屋資格與價格透明。首次交易將同時鑑估市場價與可負擔價,依年限、通膨、折舊訂定回購公式,兼顧公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