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可負擔住宅 航空城安置宅試辦
桃市府擬率全國之先推「可負擔住宅」,首波以航空城安置宅餘屋108戶試辦,約25至35坪、600至800萬元間,拚明年完成法制程序上路。(桃園市都發局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桃園市政府擬率全國之先推「可負擔住宅」,讓無殼蝸牛以親民價格買房,且只能回售給政府,避免投機炒作,不分黨派議員都讚許,但也擔憂誘因不足、與建商爭利。都發局表示,首波以航空城安置宅餘屋108戶試辦,約25至35坪、600至800萬元間,拚明年完成法制程序上路。
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可負擔住宅以「去商品化」及「封閉式買賣」爲核心,限制移轉且禁止轉售套利,以繼承爲主,限售回給市府;購屋對象優先鎖定育有小孩、家庭月收入8至13萬元的年輕夫妻,貸款約佔2至3成內,希望自治條例於今年通過法規會審查、明年報議會審議,待內政部同意後即可實施。
議員凌濤盼落實房貸負擔率控制在薪資3成內,並喊話要積極與內政部溝通爭取支持,杜絕任何「卡桃園」的可能。議員陳韋曄建議成立基金,將相關收入專款專用、公開透明。議員謝美英樂見桃市府首波鎖定航空城安置宅108戶餘屋試辦,也提醒市府不能濫竽充數,以免「出師不利」。
議員於北辰則認爲價格仍偏高,若抽籤機制設計不當,恐被中高收入者搶走。議員黃崇真大讚落實居住正義,但質疑以獎勵建商容積率換可負擔宅,500坪基地僅有2戶,恐僧多粥少,抽中像中樂透。議員舒翠玲、樑爲超都要求自治條例要完備,回售機制也要隨市場行情微調。
江南志表示,首波鎖定航空城安置宅小坪數餘屋共108戶優先試行,後續則配合大衆運輸導向發展(TOD),在中壢體育園區、機捷A20與A21站等交通節點當推動起點,估計3至4年內可提供3000戶可負擔住宅,會持續跨局處蒐集多方議題,讓制度近趨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