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擴大高污染產業智慧監控 宣佈納管半導體等58廠家

桃園市環保局組成即時空品監測網,掌握各地區空品狀況。(本報資料照/環保局提供)

桃市府環保局2016年起分批將高污染產業納入智慧監控,市長張善政16日宣佈再公告第4波智慧監控名單,包含半導體、汽車製造業、光電材料及零組件等共58廠家、60個製程,要24小時連線傳回市府平臺,不從將依法連續罰,桃園高污染產業智慧監控覆蓋率將達9成。

桃園市長張善政16日宣佈第4波空品智慧監控名單,包含半導體、汽車製造業、光電材料及零組件等共58廠家、60個製程,要24小時連線傳回市府平臺,不從將依法連續罰。(蔡依珍攝)

張善政今在市政會議指出,近日參加區政座談,有許多里長對某些區域的空氣品質表達憂慮,他說上任後開始推動肺癌篩檢,主因之一就是知道大家擔憂空氣品質影響健康,雖然小有績效,但正本清源是要從源頭維護空氣品質。

張善政指出,日前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訪問市府,他也邀請中大和環保局合作,建立長期、客觀、穩定的空品監控機制,提升監測精度與資料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產業的監控。

張善政說,桃園是全國重要的產業重鎮,去年的工業產值就達到4.7兆元、位居全臺第1,桃市府分階段將高污染產業納入智慧監控,15日正式公告第4階段的智慧監控名單,包含半導體、汽車製造業、光電材料及零組件等3產業共58家廠商、60道製程納管,會以智慧物聯網科技監控產業的廢氣排放,尤其是PM2.5(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屆時桃園高污染產業的智慧監控覆蓋率將提升至9成。

張善政進一步解釋,納管後,廠商都要安裝「固定污染源全時監控」設備,24小時不間斷回傳數據給環保局,讓市府可以即時掌握廠商設備運作情況,若數據異常,稽查員就能第一時間抵達工廠,協助業者檢討環節、迅速處理,減少對環境衝擊。他強調所有設備都要經過168小時不間斷連線測試,未來不能以設備不穩當藉口,絕不容許有蓄意關閉情況發生,後續市府會召開說明會,協助廠商在1年內完成感測器安裝與連線,強調這是維護空氣品質的重要基礎建設,透過數據瞭解空品改善情況。

張善政說,桃園空氣品質已逐年改善,像是大家最關注的、與肺腺癌相關的PM2.5年均濃度,已從2017年的每立方公尺17.5微克,降至去年的每立方公尺12.2微克,降了1/3,但和品質好的國際城市相比,還要繼續努力,不論是前半段減少污染源、後半段擴大肺癌篩檢,市府會持續努力,讓桃園成爲一座發展與環境並重的城市。

環保局表示,桃園市自2016年起分批納管高污染產業,第1批及第2批針對PM2.5高污染潛勢行業,包括中小型生煤鍋爐、木屑鍋爐、小型廢棄物焚化程序、砂石場、瀝青業等行業,共納管113家138個製程;第3批針對VOCs揮發性有機物高污染潛勢行業並於2024公告,包含膠帶製造程序、聚氨基甲酸酯(PU)合成皮製造程序、凹版印刷作業程序、銅箔基層板製造程序共73家76個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