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大傳統市場轉型電子支付 這處市場還獲經濟部肯定

新明市場外環境整頓後。圖/經發局提供

桃園市經發局指出,傳統市場轉型是必然趨勢,目前已經啓動轉型的個案,中壢市新明市場、平鎮忠貞市場兩大傳統市場已見初步成果,桃園區新永和市場有四分之一攤商獲經濟部優良市集肯定。

經發局表示,傳統市場轉型將依市場條件與經營狀況分級改善,轉型過程勢必對攤商與居民造成影響,因此須透過多元管道廣納意見,作爲持續調整依據,讓傳統市場成爲兼具民生功能與城市價值的重要據點。另外,桃園目前有39處公有市場用地,其中25處已開闢,尚有14處未開闢;市場用地珍貴,市府將全面檢討其最佳利用方式,未來將依地方需求與城市發展方向,評估導入其他功能,確保土地效益最大化。

經發局長張誠表示,市府推動攤位改造,聚焦商品品質與包裝提升、電子支付普及及發展網路商店三大面向。其中新永和市場已有近四分之一攤商獲經濟部「優良市集暨樂活名攤」肯定,日月香肉鬆、仙草丘兩家更獲評五星級,展現市場轉型成果,不僅提升品牌價值,也爲傳統市場注入新活力。

經發局說明,傳統市場雖具在地特色、商品多樣與價格實惠等優勢,但因設施老舊、環境不佳、經營模式落後及數位化不足,吸引力逐漸下降;市府2023年成立市場管理會報,跨局處全面提升購物環境。

經發局以新明市場爲例,指出新明市場去年8月5日起推動「新明市場周邊(明德路)市容景觀與交通改善計劃」,不定期聯合稽查維持成果。因建物有結構安全疑慮,市府規畫先建後拆、原地安置方式重建,並於廣明二停車場設置中繼商場安置攤商,同步改善周邊景觀與交通,帶動區域再生。另外,忠貞市場正辦理土地開發促參規劃,今年6月舉行公聽會,目前持續訪商,未來將透過都市更新或複合式開發,導入社福設施、文創及青創機能,促進市場再造與區域發展。

經發局強調,市府未來將以活化空間、數位轉型、攤位汰換機制,建構永續市場,結合行銷推廣與數位支付應用,打造市場新風貌。

忠貞市場整頓更新前。圖/經發局提供

忠貞市場整頓更新後。圖/經發局提供

新明市場整頓更新前。圖/經發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