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研究】推進我國氣候韌性農業體系建設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碳道)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氣候韌性農業作爲保障糧食安全與穩定農產品供給的重要舉措,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氣候韌性農業是通過調整作物品種、優化農業基礎設施、推廣自然解決方案等手段,從而有效提升農業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降低極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在氣候變化加劇的當下,農業面臨着乾旱、洪澇、病蟲害等多重威脅,氣候韌性農業通過推廣耐旱作物、實施節水灌溉、加強生態管理等方式,爲農業生產構建了堅固防線。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把“加強中長期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研究”和“健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長效機制”納入國家戰略。在此政策導向下,未來應遵循氣候適宜性原則,科學規劃農業佈局,加速推進我國氣候韌性農業體系的構建,全方位提升其發展水平,以實現農業的穩定性與可持續發展。
構建穩固紮實的農業基礎設施體系。農業基礎設施是抵禦氣候風險的第一道防線。需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完善、農田生態修復三大要點,構建“旱能灌、澇能排、風能擋”的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體系,爲農業穩產增產夯實根基。一是系統謀劃、科學佈局農田灌溉與排澇基礎設施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確保實現“旱能灌、澇能排”。因地制宜推動地下水與地表水利用設施聯通,提升基礎設施體系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二是在糧食生產重點區域,立足區域氣候條件與自然生態條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恢復和建設農田林網,充分發揮其防風固沙、調節微氣候、保持水土的生態服務價值,切實增強農業氣候適應能力。
構建高效完善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構建“監測預警——技術指導——災害防控”全鏈條服務體系,通過強化氣象服務、農技推廣與防災指導,爲農業生產築牢精準智能的服務保障,增強農業的氣候適應能力。一是整合多方資源,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完善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基於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實現極端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動態監測與精準預報一體化,確保天氣變化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二是氣象部門應承擔起服務農業發展的責任使命,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監測預警服務流程,並加強與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會商。同時,發揮電視、廣播、手機APP等多媒體矩陣,多渠道、廣覆蓋發佈預警信息,爲農業生產主體預留充足的災害應對時間。
構建堅實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科技創新是驅動農業氣候韌性提升的核心引擎,需錨定抗逆育種、智能裝備、數字農業等關鍵賽道,構建“研發——推廣——應用”全鏈條技術支撐體系,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一是聚焦生物育種、智慧農業等前沿領域,加大科研投入,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重點研發極端天氣適應性強的種子技術,提升作物在乾旱、洪澇等惡劣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同步推進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化種質資源庫,從基因源頭築牢農業抗災根基。二是以突破資源約束爲目標,加速農業機械向智能化、設施化迭代升級。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與資源利用率,爲農業生產裝上科技“引擎”,打破自然條件對農業發展的限制。三是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結合不同區域氣候、地理及經濟特點,構建差異化、特色化的數字技術應用模式,推動農業技術精準落地,讓科技創新成果切實轉化爲農業新質生產力,全面增強農業生產系統的氣候韌性。
構建處置高效的農業應急管理體系。農業應急管理作爲防範氣候風險的“兜底防線”,需構建“監測預警——快速響應——災後恢復”全鏈條閉環機制,健全專業化救援體系與物資保障網絡,確保災害發生時響應迅速、處置高效,將農業生產損失降至最低。一是優化農業防災減災組織架構,明晰各主體權責邊界,推動部門間協同聯動。搭建智能農業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現災前實時監測、精準預警,爲農戶及生產主體提供及時可靠的風險信息,築牢防災“前哨站”。二是組建由行業專家與實戰骨幹構成的應急智庫,打造常態化專業應急服務隊伍。通過系統化培訓與模擬演練,提升隊伍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災害發生時快速響應、科學施救。三是聚焦災害高發重點區域,科學規劃救災物資儲備佈局,完善物資動態管理與應急調撥機制,確保關鍵時刻物資“調得出、運得快、用得上”,爲搶險救災提供堅實後盾。
構建健全完善的農業政策保障體系。政策保障是築牢農業氣候韌性的制度根基,需構建“風險預警——防災減災——保險託底”全週期政策體系,強化財政、金融與制度創新協同發力,爲農業穩產保供構築長效保障機制。一是深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擴大中央財政補貼險種範圍,將農林牧漁全品類生產、涉農財產及人身安全納入保障體系,提升保險覆蓋面與賠付標準。通過完善災後快速理賠機制,助力農戶迅速恢復生產、穩定收入,夯實農業抗災經濟基礎。二是推動風險管理理念融入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監測——預警——評估”智能化服務網絡。強化科技賦能,推動衛星遙感、大數據等技術在風險研判中的應用,建立保險、期貨、再保險等工具協同聯動機制,全面提升農業風險防控專業化水平。三是統籌推進農業風險防控與產業安全體系建設,引導全社會深化農業安全戰略認知,加快農業現代化能力建設。通過強化風險預警研判、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提升災害應對效能,爲提升農業氣候韌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製度支撐。
(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