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首次發行200億公債「借新還舊」惹議 市府說話了
民進黨臺中市議員陳俞融在市議會財政經濟委員會上發言。圖/陳俞融提供
臺中市議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昨爲臺中市政府首次發行200億元公債,僅用於償還債務惹議,綠營議員質疑是「借新還舊」,要求市府清楚說明,委員會決議送大會討論。臺中市財政局說明,一年可節省利息約4000萬元,沒有增加新債務。
臺中市去年長期債務845億,今年將首度發行200億公債,並在4月至12月間分批或一次發行。
財政局長遊麗玲表示,今年將發行200億公債,主要是財政部及審計部多次提醒,發行公債來代替和銀行的融資,以降低利息支出,目前中市債務845億元,如果200億全發行,一年可節省4000萬利息支出。
綠議員陳俞融質疑,高雄市發行綠色債券25億元用於捷運建設,臺北市發行社會責任債券100億元改善交通建設,但臺中市公債發行無具體計劃,僅用於償還債務,財政局是否應重新規畫,確保債務發行能有效提升市政發展。
陳俞融批,市府常指責中央補助不足,卻沒有提出開源方式來減少舉債,市府應向議會說明,是否有其他財源規劃降低財政負擔。
綠議員何文海質疑,市府賣那麼多地,爲何沒打消債務,也擔憂無人買債券,並應列出債務銀行及利息說明。
藍議員張瀞芬認爲,發行公債目的就是要省利息,但也建議未來有特定公共建設,也可發行公債,纔不會被質疑。
遊麗玲說明,市府發行公債是舉新債還舊債,沒有增加新債務,舊債利息較高,因此用利率較低的新債去還,目前利率是1.742%,待利率爲1.5%以下才會發行,此外依其他縣市會買公債單位,主要爲銀行業,佔75%,再來是證券業佔23%,其他則是保險業等,其放款要有多餘的存款做配置。
財政局統計,2年來市府舉債預算數從1030億減至845億元,除市府決算賸餘、基金集中調節降低債務、盤點畸零地等土地處置或設定地上的方式增加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