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擬用掩埋場堆肥去化廚餘 環境部現勘急喊卡
臺中擬用掩埋場堆肥去化廚餘,環境部現勘急喊卡:不合適。圖爲廚餘運送。(何文海提供/本報資料照)
環境部26日派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赴臺中文山垃圾場現勘。(圖/臺中市政府)
因應臺中爆發非洲豬瘟,全臺暫時禁止廚餘養豬,廚餘去化壓力大增,臺中傳出以挖坑掩埋方式,被踢爆堆出「廚餘山」,引發民衆擔憂。環境部26日派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赴臺中文山垃圾場現勘,發現臺中原本想用掩埋場堆肥,有衛生風險,建議改採「掩埋制」,並要求每日覆土,以確實隔絕外界減少感染傳播疑慮,臺中市府已同意調整做法。
26日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環境部長彭啓明指出,昨晚已注意到臺中市的作法,經派員實堪,發現掩埋場並不符合堆肥所需設施與工法,現況若持續堆置不僅無法達到發酵條件,也恐造成異味、蚊蠅孳生與流浪犬貓覓食等衛生風險,因此建議改採「掩埋制」,並要求每日覆土,以確實隔絕外界減少感染傳播疑慮。
臺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表示,市府處理廚餘以「防疫優先」爲原則,作業區已強化清消與人員安全管理,並會與中央保持密切協調,兼顧防疫與去化效率。他強調,目前最重要工作是避免疫情擴散,同時維持市容與公共衛生。
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明,目前文山掩埋場內的廚餘貯坑,是自2021年配合中央禁用廚餘養豬後沿用迄今,雖具堆肥潛力,但中央仍以掩埋爲優先的防疫規範。市府並已要求所有出場清運車輛須完成洗車與消毒後才能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