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掩埋場被沖毀!環境部動用「特別條例」協助花蓮重建
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與媒體交流。(蔡佩珈攝)
強臺樺加沙過境,花蓮光復鄉災情嚴重,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指出,環境部已調動機具處理,目前已找到地點暫置垃圾及1500噸淤泥,初估需1至2周以上時間才能清理完畢。至於被沖毀的光復鄉垃圾掩埋場後續重建工作,環境部會利用天災特別條例剩餘的經費,給予花蓮縣政府協助。
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針對花蓮光復鄉災情,已安排環境部次長沈志修、環境管理署到點派駐,也調動全臺環保局100餘個機具處理,目前已找到臺糖土地暫置垃圾及約1500噸的淤泥,推估需1至2周以上時間才能清理完畢。
環境部新任政務次長謝燕儒。(蔡佩珈攝)
他表示,花蓮光復鄉垃圾掩埋場被沖毀,雖然依法垃圾處理屬於地方事務,但這次是因災情受損,較爲特別,環境部會幫忙花蓮縣政府,協助重建垃圾場並調度垃圾,例如天災特別條例目前剩餘一些費用,給予支援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從7月開始就在處理嘉義、臺南的廢光電板、損壞石綿,目前處理已逐步上軌,在當地設立的重建復原辦公室預估1至2個月後轉型,但考量到石綿需要長時間處理,環境部依然會派人駐點。
他提到,高雄美濃大峽谷盜採土石案近來也受到關注,《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法將有對策因應,已在9月19日送行政院審議,獲得行政院支持,預計11月底前就可送立法院審議。至於環境部爲了強化AI數據治理新成立的「環境資訊科技司」,簡稱AI司,已獲行政院批文,盼能在10月中旬正式掛牌成立。
環境部新任政務次長謝燕儒表示,上任後負責督導化學署、大氣司、氣候署相關業務,仍有許多事務需要學習,其中氣候相關業務在彭啓明上任後發展快速,希望未來能將國外製度及國內系統做些調和並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