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應建立「至少撐30天」防禦體系 美國防女顧問:國防經費應達GDP的3.4%
▲美國五角大廈中國軍事專家、史丹佛大學研究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圖/翻攝自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
文/週刊王
美國五角大廈中國軍事專家、史丹佛大學研究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於26日出席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印太地區的同盟與分擔責任:當前地緣政治環境下的共同威脅」聽證會時,當中強調臺灣的情況與其他盟友不同,因爲臺灣是唯一面臨直接武力侵略風險的地區。梅惠琳甚至認爲,美國應私下要求臺灣提升國防開支至少到GDP的3.4%,發展「至少撐30天」防禦體系,好讓美軍有時間介入。
根據梅惠琳遞交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證詞顯示,梅惠琳反對川普政府過去「付錢才保護你」的態度,認爲光是要求盟國增加軍費沒有戰略意義,美國真正需要的是盟國提供更靈活、永久性的基地使用權、空域飛越權與前線部署空間(ABO);盟國在軍備與基礎建設上投入正確的資源、盟國協助美國在有事時能快速部署與作戰等需求。
當中梅惠琳就提到,日本應放寬沖繩美軍基地的限制,允許美軍在臺灣發生危機時使用基地。而南韓應同意「戰略彈性」,讓美軍在南韓的部隊可參與非朝鮮半島的衝突。
菲律賓方面,美國需要在菲律賓擁有永久性的軍事駐地,特別是海軍與空軍部隊的駐軍。梅惠琳也提到目前所採取的輪調部隊制度,比起永久駐軍,成本更高。
至於臺灣方面,梅惠琳表示,相較於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其他盟國,臺灣的情況具有「戰略上獨特且急迫的性質」,因爲臺灣是目前唯一面臨武力侵略風險(指中國)的地區。
梅惠琳明言表示,如果臺灣期望美國在戰時協助,冒着與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臺灣現在自身必須展現更強烈的防衛決心與實際作爲。
根據梅惠琳的分析,當前臺灣的國防預算「明顯不足」,2025年僅佔GDP的2.45%,遠低於美國自身軍事支出比例3.4%。梅惠琳認爲臺灣應至少將國防支出提高至與美國相同的3.4%,作爲向美國與國際社會展現防衛決心的象徵。
梅惠琳同時提醒,臺灣不僅需提高軍費,更應將資源投入正確方向。目前中國正在打造一套「既成事實戰略」,試圖在臺海危機爆發時於3至4周內迅速奪取臺灣,使美軍來不及介入。根據梅惠琳的評估,這套戰略將在未來3至4年內具備實戰條件。
梅惠琳強調,臺灣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可有效延遲中國攻勢30天的防禦體系,讓美軍有足夠時間進入戰區支援「臺灣永遠無法單靠自身擊敗中國,唯有美軍介入,臺灣才能在戰爭中獲勝。但臺灣能否堅持一個月,將成爲嚇阻中國動武的關鍵。」
梅惠琳建議,臺灣應優先採購非對稱戰力,包括反艦飛彈、防空系統、多管火箭(HIMARS)、無人機防禦裝備與後備部隊所需設備。梅惠琳同時也批評,臺灣過去過度投入傳統大型武器,如潛艦與F-35戰機,無法有效提升防禦力。
梅惠琳表示,臺灣防衛支出增加,除了軍事層面,更具政治意涵,若臺灣無法展現自我防衛的意志,美國國會與民衆將難以接受爲臺灣捲入高風險衝突,甚至犧牲美軍性命。
最後,梅惠琳強調,臺灣在防衛責任分擔上的特殊性,並非爲了減輕美國財政負擔,而是因應「戰略需求與政治正當性」。梅惠琳也呼籲臺灣應在短期內展現更積極的防衛決心與行動,避免讓中國產生可趁之機。
延伸閱讀▸ 靠書法當飯吃…小夥子7年還清9000萬債務 勵志經歷曝光▸ 電話「一接就掛」不是詐騙 知情人揭背後真相:非常麻煩▸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