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明早被「15%關稅」砸醒?專家曝小心談判「最後一名」下場

臺灣成對等關稅談判「最後一名」 爲市場最大風險來源。(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8月1日「對等關稅」大限即將到來,臺灣最終稅率仍懸而未決,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分析師指出,臺灣只要能爭取到與日本、韓國相同的15%關稅,臺股明(1日)就可能大漲500點;但法人也警告,若與美國交換條件過於嚴苛,可能導致臺股評價下修與資金流出,在日韓已完成協議的情況下,臺灣成爲關稅談判中「最後一名」,反而成爲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

繼日、韓兩國關稅15%定案後,市場對臺灣最終稅率的討論持續升溫。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31日)於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表示,臺美雙方已完成技術性磋商,針對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等議題達成一定共識,但稅率何時正式公佈,仍須等待美國內部決策程序完成,屆時政府將對外說明。

摩爾投顧分析師郭哲榮指出,從行政院說法看來,24小時內就可能公佈關稅。他分析,若川普政府要求臺灣承諾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有包含臺積電投資美國的1650億美元,實際上臺灣僅需再投入約2350億美元,即可能換得15%關稅待遇。他強調,雖然這是不得不的讓步,但對臺灣整體出口競爭力來說,仍屬可接受的代價。

郭哲榮也提醒,若最終確認爲15%關稅,短線臺股有望噴出大漲;但需注意,大盤近幾日已提前反映上漲537點,不排除出現「開高走低」的震盪走勢。

永豐期貨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若如外媒報導,美方有意讓臺灣比照日韓,以加大對美投資作爲換取減稅條件,臺灣經濟可能面臨更大壓力。儘管如此,與其陷入漫長的不確定性,不如儘早敲定協議,讓變數明朗化,即使最終接受大額投資條件,市場短期內仍可能出現「利空出盡」的上漲走勢。

報告提到,目前臺股正處於政策公佈與消息面的關鍵轉折期,一旦臺灣最終談判條件未符預期,或交換條件過於嚴苛,可能引發市場中期評價下修與資金外流風險。如今臺灣身爲本輪關稅談判的「最後一名」,反而成爲本週市場的最大變數。

◎免責聲明:本文的個股、ETF與專家觀點,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