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源困境 恐衝擊民進黨2028大選
重啓核三公投失敗卻獲得多數支持,凸顯賴清德政府面臨的壓力,需重新審視「無核家園」的承諾。(本報資料照片)
加拿大亞太基金會日前發佈的文章指出,臺灣重啓核三公投案未過關,能源安全困境猶存。作者們提到,超過400萬張支持重啓核三的選票,凸顯民衆對臺灣能源脆弱性的焦慮,而這種擔憂可能促使臺灣領袖重新審視其無核政策,否則恐衝擊民進黨2028年總統大選。
這篇由Xiaoting (Maya) Liu和Karen Hui撰寫的洞察文章提到,臺灣能源依賴進口,再生能源發展落後。能源危機恐削弱臺灣在先進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像是臺積電爲蘋果和輝達等客戶,生產全球90%先進晶片,耗電量就佔臺灣總髮電量的9%,而這一比例預計將繼續擴大。
2021年,臺積電南科廠停電7小時,直接中斷其40奈米制程。預計到2030年,AI熱潮將推動電力需求成長12%至13%。這種能源短缺不僅將嚴重威脅臺灣長期科技領先地位的穩定性,也將在AI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對全球先進晶片的供應構成威脅。
此外,能源安全也是臺灣主要的安全議題。若北京封鎖臺灣,有限的天然氣儲量和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將成爲臺灣關鍵弱點。
雖然重啓核三存在類似福島核泄漏的風險,然而相較2021年重啓核四公投,此次支持重啓核三的人數之多,似乎預示着公衆輿論的轉變。
這項雖告失敗卻獲得多數支持的公投,凸顯賴清德政府面臨的壓力,迫使其重新審視民進黨對「無核家園」的承諾。若民進黨不解決臺灣再生能源發展落後的問題、民衆對穩定能源供應日益成長的擔憂,民進黨在2028年總統大選中的支持率恐將受挫。
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12日在桃園市舉辦的「2025桃園企業高峰會-從製造走向智造.引爆企業新成長」分享自己產業經驗與看法時,再度重申「核綠共存」的呼籲,也提醒政府,臺灣要把握AI、先進晶片、電動車新的產業趨勢,就需要充沛的人才、正確的法規與足夠高品質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