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AI年會開幕!施崇棠揭3大戰略優勢
2025年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今(9)日開幕,首日由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伶志、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等產學界人士進行座談,闡述臺灣在AI領域的發展及前瞻視野。(賀培晏攝)
2025年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今(9)日開幕,首日由臺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伶志、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等產學界人士進行座談,闡述臺灣在AI領域的發展及前瞻視野,產學界一致看好AI將成爲臺灣未來數十年的核心動能,也期盼推動百工百業數位轉型,讓臺灣站穩全球AI中心地位。
陳伶志指出,2025年是AI快速變革的一年,尤其是大型語言模型從數月推出一個模型,進展到每月都有新模型問世,且模型越發聰明且小型化、成本顯著下降,而開源模型的智商已不遜於封閉模型,顯示AI應用正快速滲透至邊緣裝置,如手機與穿戴設備,爲產業帶來更大改變。
陳伶志提到,AI發展是如此迅速,並且美國、歐盟、韓國、大陸等世界各國都紛紛推出AI相關政策,那在發展與國際競爭中,臺灣需在全球AI競賽中找到定位,結合工程優化與可信賴技術打造全面AI應用。
施崇棠表示,臺灣3大AI戰略優勢包含,擁有全球領先的算力工程能力,擅長開源模型的優化與客製化,能在低資源環境下實現產業化微調,將AI技術快速應用於製造、醫療、零售與物流等領域。
其次,臺灣具備全方位的系統整合與工程能力,國家基礎建設計劃支持下,臺灣已能自行設計大型超級電腦,併爲國際客戶打造主權AI基礎設施,成爲國家AI發展的關鍵支柱;第三,臺灣40年累積的通訊與半導體優勢,結合在地產業需求,能快速將算力與模型轉化爲具體解決方案,推動產業創新。
施崇棠強調,臺灣要成爲全球AI中心,必須匯聚國家級戰略計劃,結合政府政策、產業合作與數位公共建設,而爲達成此目標臺灣也即將執行「AI新十大建設」,打造可信賴、具全面應用能力的AI生態系,讓臺灣成爲「被看見、被需要、被信任」的全球AI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