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護車專案」僅能短期止血?產工說話了
臺鐵產業工會認爲,臺鐵公司提出改善方案「護車專案」,無助從根本解決鐵路職安危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鐵22日接連發生3起列車暴力案,臺鐵產業工會指出,基層員工面臨高風險衝突現場,對施暴旅客予以強烈譴責,臺鐵公司今提改善方案「護車專案」,無助從根本解決鐵路職安危機。產工也提出訴求,包含建立長期制度、建構完整安全機制、補償職場危險等。
臺鐵產業工會今指出,歷年來不論是臺鐵、高鐵或捷運,暴力事件發生後主管機關皆以「提升見警率」、「啓動專案」應對,初期或有成效,但數月後新聞熱度減少,又重返日常,因此產工認爲護車專案並無法制化、常態化,不過是再次重演的短期止血,交通部與臺鐵不能再以輿論熱度爲唯一行動依據,須負起建立可行、完整、持續的安全制度責任。
臺鐵產工說,交通部應立即與內政部、警政署協商,針對酒醉、滋事、攻擊行爲等旅客,建立如何配合臺鐵公司解除契約程序,包含強制帶離、隨行監控等執法流程,讓警察有權可執。
臺鐵人力長期吃緊,臺鐵產工表示,遭遇旅客衝突時僅由車長或站務人員面對,產工多次提倡應增聘保全配合班次及車站配置人力,請公司承諾以具體強化安全網,讓基層專心於服務旅客,免於暴力事件。
近年數起運務人員受暴事件,臺鐵產工提到,經爭取,臺鐵仍只承諾將購置密錄器配發予車長,並要求全程配戴、強制全程錄影,恐讓職安配備淪爲監控員工,產工於5月14日協調會已提出,應保障同仁隱私,給予現場人員紀錄裁量權限,請臺鐵研擬合理使用規範,並將發放範圍包含站務在內全體運務人員。
此外,臺鐵產工也說,運務人員是臺鐵服務旅客的第一線,遭受旅客言語、毆打職場暴力已非首次,車長、站務等運務人員每日處理各類糾紛與突發事件,風險不言而喻,臺鐵公司應將現行40元/時運務危險津貼常態化並提高,反映其職務現實與風險承擔。
臺鐵產工表示,交通部應督導臺鐵,針對高風險營運單位設置預警、應變與支援制度,防患未然,而非事後亡羊補牢,並強調公司有職安改革方案,但要制度落地,交通部與內政部須全力支援、統籌規劃,將職安納國家層級治理視野,纔是對國人安全改革承諾落實,若「護車專案」僅是一次性的短期動作,終將無法避免下次悲劇。
臺鐵產工直言,請政府單位謹記嘉義殺警事件的教訓,守住基層勞動尊嚴與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