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首例!6旬男染類鼻疽竟是「吸進來」 羅一鈞:糖尿病影響甚巨
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今年臺風季尚未結束,又有西南氣流來臨,對於類鼻疽疫情「不敢太樂觀」,未來一個月仍不可掉以輕心。記者沈能元/攝影
丹娜絲颱風後,類鼻疽疫情升溫,衛福部疾管署今公佈上週增加4例類鼻疽案例,高雄3例、臺南1例,年齡50多歲至80多歲,均爲男性,尚無死亡個案。其中,臺南首例類鼻疽案例爲一名60多歲男子,他只在颱風前至家戶周遭巡視,那時風雨不大,颱風期間未外出也未接觸污水污泥,研判是吸入性感染,目前病情嚴重於加護病房治療中。
羅一鈞說,該名個案連續5天出現發燒、胸悶症狀,直到第5天才到醫院急診就醫,並於急診留觀4天,因患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症狀出現時,原以爲是感染引起心血管疾病問題,但在急診留觀期間,經血液培養檢出類鼻疽桿菌,研判應與患者的糖尿病未好好控制有關。
經治療後,患者症狀已緩解,預計今天轉入普通病房,此個案上週新增個案中最嚴重的一位。另,兩例住院、一例是沒有住院而是在門診治療。羅一鈞表示,疫調發現,該名男子於颱風前,有到家戶周遭巡視,那時風雨不大,也沒有接觸污水污泥,颱風期間也沒有外出,研判爲吸入性感染所致。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本土32例爲歷年,已有統計的23年來同期新高,32例縣市分佈,以高雄市最多達25例,其次爲臺中4例、臺南2例、屏東1例,其中2例死亡,均爲丹娜絲颱風後高雄個案。
關於今年類鼻疽疫情,羅一鈞說,丹娜絲颱風過後,類鼻疽共累計10例,包括高雄9例、臺南1例,其中含2例死亡。過去颱風後最大類鼻疽疫情,爲去年凱米颱風後一個月增加類鼻疽69例,其中13例死亡,死亡率達18.8%。
羅一鈞表示,今年臺風季尚未結束,又有西南氣流來臨,今年的風險特別高,對於類鼻疽疫情「不敢太樂觀」,未來一個月仍不可掉以輕心,如果今年又有強烈颱風登陸,並引起大規模淹水,個案數不排除超過去年凱米颱風後的個案數,恐引發大規模疫情。
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積水環境中,常見爲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感染,颱風過後因泥土受到翻攪,讓原本存在於深層土壤的類鼻疽桿菌,跑到土壤表層,常爲吸入性感染。
類鼻疽高風險族羣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重症機率較高,常見病徵包括髮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需儘速以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有上述慢性病者,如出現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羅一鈞說,豪雨淹水後,請注意防範三大類疫病,包括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破傷風,此都是接觸污水、污泥感染,建議預防請穿雨鞋或防水長靴、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勿赤腳或僅穿拖鞋以免受傷感染。另,飲水不潔引起的腸胃炎等腸道傳染病也請多加註意,提醒清消蓄水池、飲用水需煮沸或用市售瓶裝水。而積水孳生病媒蚊引發的登革熱疫情,預防請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