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 非災區2糖尿病者 感染類鼻疽
臺南市在丹娜絲颱風過後,迄今已確診2例類鼻疽個案,市府衛生局呼籲民衆清理家園務必做好防護。(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丹娜絲颱風重創臺南,風災後又遇豪雨侵襲,全市迄今已累計確診2例類鼻疽病例。但因2例都不住在災區,感染源不明確,唯一相同點是都有糖尿病史,市府衛生局呼籲,高風險族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民衆務必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清理家園務必做好防護、提高警覺。
衛生局指出,首例爲南區6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史,7月中旬出現發燒與胸悶症狀,18日就醫,22日因生命徵象不穩、血壓下降,一度住進加護病房,23日確診類鼻疽,目前病況穩定,29日轉至一般病房。第2例爲歸仁區50多歲男性,同樣有糖尿病史,曾因身體不適前往診所就醫但症狀未改善,本月19日又因發燒轉至急診並住院治療,24日確診類鼻疽,目前病情穩定,仍在一般病房接受治療。
去年凱米颱風過後,臺南市也確診6例類鼻疽個案,衛生局基於前車之鑑,今年在丹娜絲風災後,也積極走進災區宣導常見的災後傳染病。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疾病,主要傳染途徑爲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土壤或水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塵土感染。衛生局表示,這2例確診個案都非屬災區民衆,目前瞭解也沒有污水、污泥的接觸史。
衛生局長李翠鳳表示,類鼻疽從可能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牀症狀,潛伏期平均9天,短則數小時,但也可能長達21天。
她呼籲,豪雨過後,市民清理家園務必穿着雨鞋或防水長靴、戴防水手套及口罩,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污泥、污水中;尤其有外傷、長期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或皮膚有撕裂傷、擦傷、燒傷者,若接觸到土壤或受污染的水,應儘快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