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豪雨豬都浮起來!疾管署:類鼻疽再添4例、臺南男敗血休克

圖爲朴子一處養豬場水淹2公尺深,場內場外到處是浮在水面的死豬。(本報資料照)

颱風後,中南部持續豪雨,恐帶來類鼻疽個案,因大量降雨,導致大量淹水,可能因爲接觸污泥、污水。疾管署今天公佈上週丹娜絲颱風後,類鼻疽增加4例,臺南一名60多歲男性因敗血性休克還在加護病房治療。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天提醒,大量降雨導致多處積水或淹水,民衆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孳生病媒蚊,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防疫三步驟,遠離傳染病。

疾管署因此公佈,類鼻疽疫情在丹娜絲颱風後上升,上週再增本土4例,分別爲高雄3例、臺南1例,年齡50多歲至80多歲,均爲男性。丹娜絲颱風後累計10例(含2死),分佈爲:高雄9例、臺南1例。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與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副署長羅一鈞共同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爲類鼻疽疫情高風險期(鄭鬱蓁攝)

羅一鈞表示,上週增加的4例個案中,最嚴重的是一名臺南6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因爲發燒胸悶持續五天到醫院急診,有懷疑感染情形,進行檢驗血液培養確診,因病況惡化出現敗血性休克,檢驗出類鼻疽,給予抗生素治療,今天應可轉出加護病房。疫調發現,他在臺風前曾到家戶周圍巡視,感染來源不明,可能與吸入性感染有關。

今年累計本土32例爲歷年(23年)同期新高,32例縣市分佈:高雄25例、臺中4例、臺南2例、屏東1例,其中2例死亡(均爲丹娜絲颱風後高雄個案)。過去颱風後最大類鼻疽疫情爲去年凱米颱風後1個月增加類鼻疽69例,其中13例死亡。

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據新聞報導,南部至少有兩個豬舍因淹水豬隻逃出,污水中混有尿液,若人體有傷口接觸污水,就會有感染三大疾病的風險,分別爲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

羅一鈞表示,類鼻疽疫情,未來一個月內是高風險時期,需要持續觀察到八月底,目前已經發了醫界通函,呼籲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即時通報相關傳染病,以利衛生單位及早採取防治措施。

衛福部長邱泰源也表示,近日受西南氣流影響,全臺多有大雨或豪雨,局部地區已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因應豪大雨可能造成之疫病威脅;籲請民衆清理家園時務必落實「裝備要齊全、飲食要注意、清除孳生源」防疫三步驟,遠離傳染病。

一、裝備要齊全:請民衆清理環境時,做好自我防護,切勿直接接觸污水污泥、以免受傷感染鉤端螺旋體、類鼻疽及破傷風。

二、飲食要注意:提醒民衆雨後要防範不潔飲食導致的腸胃炎,進行環境消毒同時也要持續注意飲食衛生,食物飲水要煮熟煮沸,食物保存過久或變質不可再食用。

三、清除孳生源:雨後一定要主動巡檢居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澈底清除孳生源,才能預防登革熱。

邱部長也指出,丹娜斯颱風過後相關防疫工作政府未有鬆懈,目前各地方政府共調撥15,427瓶漂白水提供家戶消毒,尚存136,861瓶,衛福部已調撥3,456瓶酚類消毒劑予地方政府 (南投縣1,056瓶及臺南市2,400瓶),尚存16,553瓶,可供縣市庫存不足時緊急支援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