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山上水道博物館驚喜畫面! 黑冠麻鷺築巢育雛生態景觀吸睛
▲臺南山上水道博物館內黑冠麻鷺再度築巢育雛,成鳥哺育行爲清晰可見,吸引遊客駐足觀察。(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時序入夏,萬物繁盛,黑冠麻鷺再度選擇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築巢育雛,成爲館區內最吸睛的季節限定生態亮點,館方發現一對黑冠麻鷺在B館快濾桶室前方羅漢松林築巢育雛,距離參觀動線僅一步之遙,成鳥餵食、警戒等行爲清晰可見,引來遊客駐足圍觀,也意外爲歷史園區增添一抹生動野趣。
由於鳥巢位處人流熱區,鳥糞累積影響環境整潔,館方秉持尊重生命原則,決定暫時移除巢下區域的桌椅,並強化清潔作業,雖提高工作人員壓力,卻能避免干擾幼鳥成長,也讓民衆得以近距離觀察生態奧秘。
館方指出,近期園區內鳥類活動明顯增加,除黑冠麻鷺外,白頭翁、五色鳥、綠繡眼等也輪番登場鳴唱,部分雛鳥已開始展翅練飛,林間與建築屋檐間時可見鳥羣飛梭,展現出園區兼具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的獨特魅力。
爲確保育雛安全與周遭清潔,館方針對鳥巢下方平臺加強巡查與管理,同時呼籲遊客切勿靠近拍照或高聲喧譁,尊重野生動物自然習性,共同守護這片生機盎然的園地。
黑冠麻鷺爲臺灣特有亞種,對棲地選擇極爲挑剔,自2021年起便多次在山上水道博物館築巢,併成功育雛。2024年,館方與保育團體首度合作架設遠距攝影設備,直播育雛過程,不僅兼顧紀錄與教育,也獲得民衆熱烈迴響。
館方補充,近期也發現臺灣體型最小的啄木鳥──小啄木鳥有築巢行爲,牠們行蹤隱密,選擇在園區內繁殖,顯示此地環境穩定優良。不僅如此,館內林間亦多次發現稀有保育鳥種「朱鸝」現身,朱鸝過去多活動於高海拔密林,此次出現在開放園區,象徵生態品質獲得高度肯定。
臺南市文化局指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原爲日治時期的淨水設施,現爲具歷史價值的古蹟園區,保留大量喬木與溼地景觀,提供多樣化的微棲地。近年館方積極推動友善環境措施,落實減藥除草、保留落葉與枯木等自然資源,打造適合鳥類繁殖與覓食的生態條件。
未來館方將持續觀察鳥類棲息與繁殖動態,並視情況調整管理策略,同時透過解說導覽、教育推廣與保育單位合作,讓歷史建築與自然教育在此交會,實現文化與生態共融的永續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