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全面禁廚餘養豬每天「百噸廚餘」送焚化爐 議員曝疑慮
臺南市議員林燕祝(左)拿出市府委外廠商利用廚餘生產的「有機肥改良土」與「培養土」,但市府並無「培養土」的製造執照,且包裝一樣,市長黃偉哲(右)和環保局長許仁澤(中)也難分辨。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後,臺南宣佈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市議員林燕祝在議會質詢指出,市府雖設有新化、城西兩座高速廚餘發酵場,卻仍存在處理落後、量能不足及環境疑慮,廚餘日增百噸、焚化爐禁燒後改送焚化,恐因含水率高造成低溫燃燒而產生戴奧辛,危及民衆健康。市府說會檢視優化並向中央爭取生質能電廠用廚餘產電。
林燕祝質疑,目前新化和城西兩座高速發酵場原料分類混亂、破碎設備無法處理大塊物,仍需人工挑揀;洗車產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排水系統,若爲民間業者早已遭罰。她要求市府自我檢視,若不符法規應立即補件改善。
此外,市府委外廠商製作的「堆肥」與「培養土」也有疑,市府僅持有「雜項堆肥」登記,無「培養土」製造執照,成品外觀、包裝一致,民衆無從辨識,恐違反肥料管理法第5條與第27條,並可能誤導消費者。
林燕祝強調,每天增加的百噸廚餘進焚化爐,含水率75%至80%,恐造成焚化爐溫度不足,引發戴奧辛生成,危及農田、水系、養殖場及人體健康,「人民健康不是可以被燒壞的。」她要求市府儘速向中央爭取生質能電廠處理量能。
市長黃偉哲坦言,高速廚餘設備自2019年建置,將持續檢視升級改善;生質能發電是方向,但焚燒後仍會產生底渣,須完整規畫。環保局長許仁澤迴應,市府已向中央提出生質能發電計劃,並將解決成本、技術與副產物去化問題。
對於「尚好肥」證照,環保局指出,城西廠所產成品對外販售使用正式名稱「尚好肥」,民衆以資源回收物兌換部分稱「有機培養土」,兩者內容物相同,並無另行製造未登記產品;成品含水量均低於50%,符合「肥料品目5-11雜項堆肥」公告規範。
臺南市議員林燕祝(左)拿出市府委外廠商利用廚餘生產的「有機肥改良土」與「培養土」,但市府並無「培養土」的製造執照,且包裝一樣,市長黃偉哲(右)和環保局長許仁澤(中)也難分辨。記者吳淑玲/攝影
臺南市議員林燕祝(左)拿出市府委外廠商利用廚餘生產的「有機肥改良土」與「培養土」,但市府並無「培養土」的製造執照,且包裝一樣,市長黃偉哲(右)和環保局長許仁澤(中)也難分辨。記者吳淑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