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漫出海!蓋亞文化啓動日本計劃

蓋亞在臺漫基地上架六部主題作品,並製作「臺漫出海」海報。(蓋亞文化提供)

蓋亞在臺日共制漫畫計劃中,將推出3部臺漫,包括《因與聿案簿錄》等。(蓋亞文化提供)

《北城百畫帖》系列深受讀者喜愛。(蓋亞文化提供)

作爲臺漫出版量最大的原創漫畫出版社,蓋亞文化爲拓展臺漫海外市場,宣佈啓動日本發行與臺日共制計劃,除了在日本31個電子書平臺上架6部臺漫,並同步展開臺日共制漫畫企畫,攜手朝日新聞出版與KADOKAWA(日本角川),分別推出3部臺日同步連載的作品。

蓋亞文化漫畫部總編輯李亞倫指出,日本是全球漫畫產業的核心產製來源,每年有高達1萬5千冊漫畫新書(紙本書)在日本上市,歐美市場也熱衷於日本動畫與漫畫,MANGA一詞成爲日系漫畫的代名詞。以2022年的日本內容產業出口總額數據觀察,日本動漫出口總額高達1.5兆億日圓(約臺幣3000億臺幣)。

李亞倫分析,在日本漫畫市場的總體營收中,近年電子漫畫佔比約在七成左右。這也讓蓋亞文化開始思考,臺灣原創內容若希望進入日本市場,電子書或許是更靈活直接的突圍路徑。

蓋亞文化首波選書以「絆:百年前的臺灣」爲主題,上架《北城百畫帖》、《採集人的野帳》、《青空下的追風少年》、《芭蕉的芽》、《蕉兵戰時記》與《山間料理人》等作品。李亞倫指出,選擇「絆:百年前的臺灣」作爲首發主題,是基於長期以來的臺日友好,日本民衆對於臺灣有濃厚興趣與高度熱情。因此首波選書以故事背景爲日治時期的臺灣漫畫爲主,希望帶給日本讀者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帶有新鮮感的臺灣樣貌。

而在臺日共制漫畫計劃中,年底前將推出3部臺漫,包括《怪島奇譚:不死少年與妖貓之旅》、《因與聿案簿錄》及《沒有明天的我們》等,在日本、臺灣同步展開連載,李亞倫指出,臺日共制漫畫並不容易,從企畫、故事大綱、角色設定、分鏡等過程,都需要漫畫家、蓋亞文化編輯部、日本編輯部等三方討論。

爲確保作品在日本有足夠競爭力,蓋亞文化在內容製作上投入大量資源與心力。上架到日本平臺的電子書均由臺灣團隊自主製作,並邀請日本資深漫畫編輯進行專業監修與翻譯。

李亞倫舉例,「其中一位漫畫家的分鏡畫了蠶要吐絲把自己捲起來,但日本沒有類似『作繭自縛』的成語或意涵,所以難懂。我們就要選擇是要用註釋說明這個部分,或是乾脆改掉這個分鏡,選擇其他表現方式。」他也笑說,文化差異必然存在,但希望不會是門檻,「而是以有趣的樣子存在。」

蓋亞文化此次挑戰日本市場,將是臺灣原創漫畫走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目前蓋亞已開設線上社羣展開在地行銷,希望讓更多日本讀者感受臺灣漫畫的獨特魅力與豐富內涵,爲臺灣內容產業尋求新的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