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鏈跟着外移?劉鏡清:希望在美攻城掠地
卓榮泰說,如果只有臺積電赴美,周邊技術沒有去,且在那裡重新開發,會變成與臺灣產業競爭,所以,護國神山去,相關供應鏈廠商也要去,以保持臺灣在垂直供應鏈的領先地位。
劉鏡清舉例,臺灣在半導體化學材料已做到純度世界第一,現在美國大廠也開始跟臺灣買,在沒有臺積電的情況下,已有兩家廠商赴美設廠,賣給Intel,而政府希望幫助臺灣產業鏈放眼全球,尤其在材料與設備的部分,希望藉此擴大產業發展,強化供應鏈韌性。臺灣也將掌握關鍵技術跟最新制程及臺灣的研發能力,「我們會把它留下來」。
郭智輝則指,半導體最後一個製程很重要,他認爲,cleaning(清洗)的廠商一定會過去,至於其他廠商則需考量美國市場是否足夠大、是否能夠賺錢,因爲供應鏈廠商的生產量大概是半導體產線的10倍大,臺積電將來蓋6個廠,大概只能滿足供應鏈1個小廠的生產量。
郭智輝不諱言,對小型廠商來說,可能會面臨海外經驗不足、財務有困難、人才也有限等狀況,現在要把它們帶過去,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經濟部的立場就是「幫助有意願開拓國際市場的廠商能夠在新的市場順利落地,能夠賺錢」,所以纔要與美方洽談不重複課稅,以及是否能比照臺灣,讓半導體在科學園區內進口材料、設備、零件等免稅,這是將來談判非常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