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舊議會重獲新生 「就藝會」啓用 展演文化新地標
▲臺東舊議會重獲新生 「就藝會」揭牌啓用。(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臺東縣一處歷史建築,隨着命名儀式的完成,正式翻開文化再生的新篇章。臺東縣政府於5日舉辦「煥名儀式—給它真正的名字」活動,爲原臺東縣舊議會命名爲「就藝會」,象徵這棟承載地方歷史記憶的建築,正式轉型爲「臺東表演藝術創生基地」,將提供表演、展演、駐村創作等多元功能,成爲藝文創作者施展創意的新舞臺。
「就藝會」所在地原爲縣議會場址,建築於1964年落成,爲臺東第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議會大樓,設計者爲具建築背景的臺東公務員呂阿玉。縣議會於1998年遷址後,舊議會建築曾短暫作爲法院臨時法庭使用,並於2014年列爲歷史建築。爲保留文化資產價值並賦予新生命,縣府自2016年起啓動修復與再利用計劃,歷時多年、歷經多階段修復,最終成功將其轉型爲結合歷史與當代創意的藝文空間。
縣府統計,自2024年6月試營運以來,「就藝會」已辦理77場藝文活動,共吸引超過5,800人次參與,展現其空間活化與民衆參與的潛力。縣長饒慶鈴指出,臺東藝文場館數量相對不足,許多表演團隊缺乏合適排練與演出空間,「就藝會」的啓用,正好補足這項缺口,也爲藝文創作注入新動能。
煥名儀式當日吸引衆多藝文界人士與地方代表參與。活動以原民傳統「請求儀式」向土地與祖靈致意揭開序幕,接續由國家交響樂團帶來精彩演出,晚間更於園區戶外舉辦12桌「藝家人辦桌」,邀請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及地方人士共襄盛舉,在熱鬧溫馨的氛圍中,爲「就藝會」正式揭牌啓用獻上祝福。
根據文化處說明,「就藝會」由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有限公司負責營運,未來將定期策辦表演、展覽、工作坊及藝文活動,吸引更多創作者進駐與民衆參與。園區內空間配置多元,包括可容納70至80名觀衆的小型黑盒子劇場、大中型排練室、多功能展演空間,以及可容納24位藝術家之駐村創作空間。此外,融合原民文化設計的「南島客廳」,也將作爲文化交流的重要據點。
「就藝會」未來將朝向多元藝術共創平臺發展,縣府期許其成爲臺東藝文地景的重要節點,不僅承載地方文化,也促進藝術與生活的深度結合。文化處強調,這座空間的核心理念在於「藝術爲生活所用,文化爲創生所用」,期待透過這樣的平臺,讓藝術真正走進社區與日常,成爲臺東民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