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院長吁開放外籍護佐解人力荒
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14日在臺大醫院接受中時專訪,暢談急診室轉型與醫事人才培養的想法。(石智中攝)
「目前人多壅塞,急診需等待2~3小時。」今年初發生的急診壅塞,現在已成爲普遍現象,根本原因仍在於護理人員不足,醫院只得關牀因應。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直言「民衆希望醫院開牀,又希望有護理師照顧病人,但是人就不來怎麼辦?」呼籲政府,開放引進外籍護理人力來臺擔任護佐。
走進臺大急診室,走廊兩邊排滿等待病牀的病患。不只臺大,許多民衆都曾在各大醫院急診室裡,看過告示寫着「急診過載!請耐心等候,勿催促。」
「急診壅塞就是臺大傳統!」餘忠仁不諱言,十多年來臺大急診就是如此,然而不同的是,過去只有臺大和少數醫院會因爲沒有牀位導致「塞車」,如今醫療壅塞,已變成臺灣普遍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護理人力不足,導致醫院有牀卻開不出來。
餘忠仁表示,少子化讓職場各個職類人力都變少,加上現在父母都不捨孩子在醫院辛苦,護理人員進入職場的又更少。他認爲,當臺灣面臨老化,慢性病與複雜性病患增多,照護人力需求增加時,就需要政策導引,包括考量是否引進外來人力。
餘忠仁表示,國外容許聘請外國護理人員,並提供優渥的待遇,臺灣許多護理師就會到美國,爲什麼我們不能這麼做?建議政府開放引進具有護理專業的外籍人力來擔任護佐,並以東南亞人力優先,分擔國內護理工作壓力。
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麗琴表示,目前已有本國籍護佐協助住院整合照護計劃,工作內容爲協助病患餵飯、換衣服等非護理專業工作,已大幅減輕護理師工作負擔,讓護理師不用每天累得跟狗一樣。
不過陳麗琴表示,國內高達30萬名護理師領有執照,但實際執業的只有19萬人,「不是人不夠,是工作條件差,纔沒人想做!」應該思考提高護理人員待遇,而不是找更便宜的人力來用,這麼做只會更惡化護理工作環境,且降低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