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曝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升 她指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是政策重點

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本報資料照片

國立臺灣大學中信兒家研究中心於今年兒童節前夕發表《OECD家庭資料庫:臺灣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比較2024年版》,將臺灣指標與OECD國家比較,數據揭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從2021年每10萬人4.5人,於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

臺大社會系副教授郭貞蘭表示,報告書涵蓋95項指標,本次臺大則聚焦於家庭與個人發展兩項主軸,呈現臺灣於相關指標上的變化,並與OECD國家相較,發現臺灣在兒少家庭組成、發展與權益上仍有其隱憂。

郭貞蘭表示,臺灣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反應於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2023年上升至每10萬人7人,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應是政策制定的重點。

臺大健康行爲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書森分析,年輕族羣自殺率上升的同時,我國的父母離婚率也略升,而網路使用率則呈現大幅上升,三者趨勢呈正相關。再者,青年族羣對輕生的態度也有所改變,15至24歲人多數的受測者對輕生採正面的態度,同意自殺是個人權利,「常模確實在改變。」

張書森說,也因自媒體、社羣興起,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描述更容易在同儕場傳播、接觸,部分名人的言論也更容易對青少年造成影響。

張書森建議,應建立安全的網路使用環境,如規範網路、媒體、戲劇相關內容,避免模仿效應和輕生行爲常態化,再者,應提供青少年家長安全使用網路的方式,並利用網路提供求助資源與管道。環境上則能限制致命的自殺工具,如推動校園防墜,並減少青少年對輕生可行性的認知。

此外,本次調查也揭示,臺灣的家庭結構亦發生明顯變化,臺灣夫妻家庭佔比由2011年57.24%下降至2023年的52.78%;單親家庭比例於2011年至2023年期間,也由10.12%上升至15.4%;單親家庭比例由2011年9.31%上升至2023年10.57%。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齊殷表示,臺灣一直有認爲家庭正在解體的論述,但臺灣的數據與國際標準並無太大差異。近年世界各國多面臨夫妻家庭數下降、育有子女的家庭數亦降,而臺灣的單人家戶近年也持續攀升中,背後反映的也許是價值理念的選擇,應持續留意,但不必對此感到過度恐慌。

吳齊殷也指出,面對家庭結構改變,歐美社會已經有妥適的安排,如同居男女的後代同樣可擁有正式的身份地位、同樣受社會的善待,臺灣也能以此着眼,而非只是擔心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正在減少。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