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船爭取承造公務船免營業稅與印花稅 明年如匯率持穩可轉盈

▲臺船董事長黃正弘(前右)與總經理蔡坤宗(前左)首次主持股東會,過程順利。(圖/讀者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臺船(2208)今(25)日召開股東會,會上股東關心匯率對公司獲利影響,臺船高階指出,如果明年匯率能夠穩住,公司轉虧爲盈機率就大增。另公司長期爭取的國內商船建造獎勵措施,因爲牽涉頗廣,遲無進展,公司轉先爭取接造公務船免營稅與印花稅等。

臺船高階指出,公司因爲缺乏上下游支援,造船成本比鄰國高兩成以上,原是希望政府透過優惠融資、港口使用優惠與用鋼優惠(取消鋼品反傾銷稅)等,爭取國籍船公司在國內建造商船,但因牽涉較廣,遲無進展,公司希望先免除接造公務船的5%營業稅與千分之一的印花稅。

在匯率部分,臺船目前尚未執行的1400多億訂當中,約三分之二是以臺幣計價的公務船,另三分之一是以美元計價的商船,但臺幣收入沒有匯兌問題,美元部分就要根據匯率列評價損失或利益,總的來看,收入的美元可以用來支付購買國外器材款項,需要列的匯兌損失不會太高,但就怕美元貶值太多增加匯損。

臺船指出就商船市場而言,日趨嚴格的船舶環保法規要求下帶動各家航商汰換舊船隊之契機,加以中東區域爭端未歇,造成航運市場缺船與貨櫃,因此也加速船東投入新造船的佈局。

公司掌握此一趨勢,承攬二項重大商船業務,交船檔期排至119年,可滿足未來5年商船業務需求。另外,爲了爭取與其他主要造船國立於同樣的競爭起跑點,公司將持續積極向政府爭取推動商船產業政策與相關優惠配套措施,藉以振興與維繫我國造船產業健康發展。國防安全方面,面對中國日趨激烈的文攻武嚇與長期襲擾我邊境,使國人生活於恐懼當中。鑑此,國防部已針對國造潛艦後續量產型預算完成編列,總預算逾2800餘億元(包括採購潛射魚叉飛彈系統),規劃執行年度爲114年至128年,未來將採分階段建造方式逐步進行。

此外,海巡署新規劃「海域維權海巡艦艇建造計劃」,預計建造四型共40艘艦艇,預估經費達600餘億元,分8年執行。前述計劃將有利於「國艦國造」政策之發展,公司亦將爭取具有利基之業務,創造長久且穩定之國艦業務。綜合上述,本公司近年承攬的各型原型船艦已陸續或即將完工交船,近期隨着21萬噸散裝船與8700箱(20呎櫃)貨櫃船等商船業務的陸續簽約,加上國造潛艦後續量產型預算完成編列,後續將採分階段建造進行,預期手持訂單至119年已滿檔,有利公司內部改造與中長期穩定發展。

在內部改造方面,配合既有業務,以獲利爲導向,積極推動各項營運改善方案,制定新績效考覈機制,健全營運體質,提升競爭力。在中長期發展方面,將整合母公司與子公司、國內產、學、研之研發能量,聚焦智慧與綠能,投入研發,發展各項具市場潛力的產品與服務,以達永續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