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值和關稅衝擊 李長庚對產業應變有信心

臺幣升值和關稅衝擊 李長庚對產業應變有信心。記者曾吉鬆/攝影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日在出席「國泰氣候變遷論壇」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臺幣匯價從25元到34元,臺灣產業都經歷過,面對現在的美國關稅變數和臺幣升值衝擊,他坦言短期的確會有影響,但他相信臺灣產業的應變能力;至於美元霸權會否被取代?李長庚指出,基於其他幣別的投資選項有限,以及報酬率落差,美元霸權將難被取代。

媒體提問,現在臺灣對美國出口已超越大陸對美國出口,會否造成關稅談判更困難?李長庚分析,從川普第一任期開始,臺灣對美出口的確已大幅提升,對美貿易順差規模亦在全球前段班,的確會因此有壓力,但臺灣已有很多廠商擴大對美採購,很多廠商也會增加去美國的投資、設廠來爭取美方的認同;他也指出,短期間關稅變來變去,的確會造成影響,但他對於臺灣產業競爭力、適應力,創造力都有相對的信心。

李長庚指出,短期匯率升值的確會有壓力,雖然的確有些產業會受衝擊,但整體而言,他認爲臺灣產業適應力強,相信整體產業仍會過關,而且有所成長。他也回憶1994至1996年在美國唸書時,匯價是在25元,前幾年也到27元,但仍無損臺灣企業的競爭力,雖然短期會有變數,但他看好臺灣企業的長線表現;他也表示,臺幣的匯價在25、27、或是35元,臺灣都經歷過,而壽險都是長期資金,並非馬上要變現,2003年至今,他觀察臺幣本身都會中性迴歸,20幾年來都沒變過,再者現在還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可來衝抵外匯短期間變動的影響。

李長庚認爲,臺灣近幾年來的貿易出超變化不大,只是有在產業之間不太平均的狀況,集中在半導體等產業,對某些產業則相對辛苦,但都有在轉型,因此他認爲,短期間因爲瞬間變動大,對產業影響在所難免,但他相信能像過去30幾年來一樣快速調整因應。

對於去美元化,李長庚反問:「那其他選項是什麼?」他認爲很難,他從兩個面向解析,一是其他幣別沒有美元這麼多投資標的,再者報酬率也遠不如美元。李長庚進而指出,美元資產報酬率遠遠超過日圓、歐元等主要貨幣的等投資商品;他也特別提到,美元資產在全球投資組合中是全球投資者的選擇,雖然因爲地緣政治等風險,很多國家希望降低美元部位,但這已是長期累積的過程,不是一夕之間就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