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懷愛館擬增建12火化爐 議員揭「1座就夠」質疑替新北扛需求

臺北市殯葬處計劃在懷愛館增設12座火化爐,不過民進黨臺北市議員何孟樺質疑,按照未來推估的死亡人口比例「增設1座火化爐就夠」,要增設到12座是爲了滿足新北市的火化需求。圖爲臺北懷愛館。(丁上程攝)

北市殯葬處規畫擴建懷愛館後方火葬場,其中增設12座火化爐一案屢次遭議會質疑。民進黨臺北市議員何孟樺21日指出,依照殯葬處委外廠商的估算,如果單純滿足北市亡者的需求,只需要增設1座火化爐,市府卻執意增設12座,只是爲了滿足外縣市的焚化需求。北市殯葬處則迴應,設置12座火化爐是以北市未來死亡人口高峰與火化需求推估作爲基礎,且非一次性全部興建完成。

何孟樺指出,北市殯葬量能負擔持續增加,主要是因爲新北市的殯葬量能不足。但蔣萬安市府在規畫增加北市懷愛館火化爐之餘,從未在基北北桃平臺要求新北增加殯葬量能,反倒是要爲新北市增設火化爐,已經本末倒置。

她進一步揭露,蔣市府曾對外表示,目前火葬場的量能是3.5萬具。依據火葬場擴建先期規畫進行的人口估算,北市的死亡人口高峰將落在2057年的36430人。以委外單位一座爐處理2000具大體的規畫,市府實際上只需要增設一座爐就好,但蔣市府卻執意要推動增設12座爐,完全是爲了滿足新北市的焚化需求。

何孟樺直言,過去臺北市議會多次要求殯葬處提高外地亡者收費,以維護市民使用權益,但卻始終無法壓低外地亡者佔比,真正關鍵的因素在於新北市始終沒有妥善處理自己的殯葬需求。新北市的量能不足,導致許多喪家跑到臺北、基隆使用殯葬設施,不只讓北市要蓋超額火化爐,基隆市也得要調整空間,解決新北市長侯友宜不敢解決的問題。

何孟樺要求,除了蔣萬安應重新檢討懷愛館火葬場增建規畫、環評預算的使用外,也應主動向市民說明未來殯葬設施擴建、新建規劃。同時也應該儘速就新北殯葬量能不足,造成周邊縣市困擾的問題溝通。

北市殯葬處表示,市府一向非常重視民衆慎重、處理後事的需求,尤其殯葬設施非一蹴而就,需提前規劃、陸續建置才能避免臨時缺口,導致市民在最需要的時刻卻無法獲得妥善服務。依據專業研究,臺北市在未來數十年內確實會面臨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死亡高峰,殯葬設施需要預先準備。

殯葬處進一步說明,基北北桃四市爲同一生活圈,無論是臺北市民局住於鄰近縣市,或者市民將外縣市家人接來同住,在在證明協同治理的必要,而不能也不該平扁地誤讀爲「臺北承擔外縣市的不合理需求」。

殯葬處強調,增建爐數的計劃也不是一次性全部興建完成。市府會依照需求實際成長、火化技術進步、環境容量及相關法規,以「彈性調整」的方式分階段推進。也就是說,市府只會在確有必要時,才逐步啓動後續爐具的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