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防遭詐鬱悶 警局串聯諮商機制

臺北市警局7日啓動詐欺案件轉介輔導機制,民衆報案時會提供申請心理諮商服務表單,若願意接受協助將轉介至北市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本報資料照片)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詐騙案層出不窮,去年在臺北市內湖區發生母女因遭詐騙1200萬元輕生事件,臺北市警察局5月起啓動詐欺案件轉介輔導機制,民衆報案時會提供申請心理諮商服務表單,若民衆願意接受協助,會立即轉介至北市衛生局,議員建議其他例如殺人未遂、重傷等重大案件,也應研擬轉介受害民衆諮商、輔導機制。

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昨審查議案,國民黨市議員詹爲元提案,要求警察局受理詐欺案件調查筆錄時,應主動詢問報案人或偕同家屬,是否同意提供個人資訊讓衛生局轄下的心理衛生中心,主動提供心理輔導或諮商協助,避免遭詐輕生悲劇重演。

警局表示,依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規定,自從去年8月20日起就會在詐欺案件告知受害人,若有心理諮商、社會救助等需求,可致電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或者1957福利諮詢專線。

警局指出,自7日起,員警承辦詐騙案件時,即會提供民衆申請心理諮商服務表單,由民衆自願填寫,若願意接受協助並登記個資後,即會轉介給衛生局。此外,民衆報案後如未當場提出需求,警方會寄發簡訊通知再度提醒可提出諮商,此爲全國首創。

國民黨議員曾獻瑩認爲,被害人通常有嚴重焦慮、失眠、自殘傾向,他也接獲民衆被利用AI合成裸照遭「性勒索」的案例,應該都必須能借由轉介諮商機制獲得即時協助;新黨議員侯漢廷建議,重大案件如重傷、殺人未遂等案,未來也因研擬轉介措施。

衛生局迴應,個案轉介後即由心理師或社區資源中心開案,初步瞭解個案狀況後,提供心理諮商,如果有憂鬱症等情形,會再轉介醫療或社工資源持續追蹤。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