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 挨轟醜 橋樑、人行道護欄將改善
連接臺北市內湖區新明路及松山區饒河街的彩虹橋,在夜間沒有燈光投射,市議員陳宥丞建議如能打造光雕景觀橋,不但提升城市質感,也可成爲觀光景點。(臺北市議員陳宥丞研究室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臺北市街頭常可見橋樑與人行道護欄,市議員陳宥丞指出,橋樑和人行道護欄欠缺城市美學概念,多座橋樑夜間不是沒有光雕裝飾就是燈具損壞,紅配綠的人行道護欄配色也遭批評很醜。北市工務局迴應,目前橋樑燈光以照明爲主,將邀北市觀傳局討論導入觀光光雕,1個月內提出檢討,人行道護欄未來會融入周邊環境色系與當地特色。
陳宥丞舉例,日本東京彩虹大橋每年12月都會打上彩虹燈光,其他像是勝哄橋、永代橋也都是觀光亮點。北市成功橋、成美橋沒有任何光雕裝飾,鄰近觀光勝地饒河夜市的彩虹橋同樣沒有燈光投射。
他指出,麥帥二橋雖有簡單照明裝飾,但有不少燈具壞掉不會亮,看起來零零落落;大直橋除了橋上原有路燈外,主橋兩側欄杆下裝設有755公尺的紅、藍、黃三色燈光,橋樑下方也裝設125盞景觀投光燈,跟其他橋樑比較起來在夜間顯得更有可看性。
陳宥丞也說,不少民衆反映臺北人行道護欄配色雜亂,新加坡、南韓、日本、香港都有參考環境美學,配置設施色彩、背景的協調性,雖然美醜很主觀,但建議兼顧城市美學、融入在地特色。
北市新工處長林昆虎說,早期興建橋樑着重在交通安全照明,目前皆以設置照明設備爲主;北市公園處路燈工程隊長李七郎也說,麥帥二橋1996年時建置橋樑光雕,後續燈具及設備因老舊損壞無法使用,且無材料可更換,將爭取1000萬元預算,比照國內外城市美學設計、規畫,工程預計2026年12月底完成。
陳宥丞認爲,市府本位主義和昔日使用需求已不符時代演進,如能打造光雕景觀橋,不但提升城市質感,也可成爲觀光景點,不要故步自封。
至於人行道護欄美化,新工處專委郭玉仙迴應,過去希望人行道護欄醒目,才採用亮色系配色,有的參考日式銀杏意象、有的採簡潔線條或結合當地裡徽,未來會融入周邊環境色系和當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