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的侄兒,從小更名換姓,工作20多年,沒人知道他的身份

引言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通過武裝鬥爭的方式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也爲後世創建了一個人民可以當家做主的政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走到如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讓勞動人民不再遭受統治階級和獨裁政府的剝削和壓迫。近代歷史上數十年的戰亂與民族危亡也告訴我們,國防實力的強大是穩固政權的重要基礎。

因此,建國後黨和國家千方百計地鞏固與發展重工業領域,尤其是國防工業與科技領域。隨着“兩彈一星”的發射成功,新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得以穩固,這些都離不開一代代卓越的國防領域專家們。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位,他不但是新中國最早一批的導彈專家,身世更是出人意料。

01

賀麓成,1935年2月出生,建國初期被國防科研部門選中加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26歲成爲國內第一批導彈工程師,參與第一顆中近程導彈的研製並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導彈控制方案,打破了西方大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壟斷。這個從江西永新走出來的優秀導彈專家,還有一個出人意料的身份與名字。毛岸成,毛澤覃之子,毛主席的侄子。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與家庭環境,他的這個身份直到80年代才被公開,此時的他早已經年近60,生命走過了大半。究竟在他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賀麓成出生的時候正值工農紅軍主力輾轉開啓了長征之路,而他的雙親,毛澤覃與賀怡夫婦則選擇留在中央蘇區繼續從事黨的地下革命工作。

02

在他出生剛剛三個月的時候,父親在一次遊擊鬥爭中犧牲了,母親則時刻面臨着反動派的追捕。爲了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母親賀怡只得忍痛將他寄養在老鄉家。就這樣,他就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直到14歲才得知自己的身世。當時全國已經解放,暫時完成革命任務的母親找到了他。

得知父親犧牲,母親爲了革命事業還要遭受骨肉分離之苦,賀麓成既感動又心疼。然而,母子團聚不過數月,母親就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同行的他則受了腿傷,不久後被送往上海的舅舅與姨媽身邊。說到這裡還要簡要介紹一下,他的姨媽正是賀子珍。因此,他可以說是毛主席的侄兒,也是外甥,血脈相連。

03

雖然好不容易等來的母子團聚匆匆落幕了,但賀麓成卻記住了父母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期望着將來繼承他們的革命遺志,繼續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奮鬥。爲此,他埋頭苦學,不到一年就趕上了上海的高中教學進度,且名列前茅。畢業時,以出色的成績考上了上海交大。一時間,讓親人們都驕傲不已。

與此同時,他一直謹記着姨媽與舅舅的教誨,繼續以賀麓成的身份生活下去,不要提起毛家後人的身份。大學畢業後,他原本考上了留蘇研究生,卻因當時的政局變幻未能如願出國。此後不久,在錢學森等歸國科學家的倡導下,致力於研製導彈的國防科研機構成立了,他作爲首批被選中的高材生進入該機構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04

1959年8月,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在京舉辦了婚禮,婚禮上邀請了不少親友。原本,賀麓成也是受邀人員之一,卻因他當時所在工作單位的保密性未能出席 也因此錯過了與大伯見面的機會。當新中國第一枚導彈成功發射升空的時候,全國上下一片歡騰。此時的毛主席並不知道,這背後的科研專家中有一位正是自己的親侄兒。

賀麓成在單位填寫的檔案中,父母一欄一直寫的是“已故”。作爲與他血緣關係親近的大伯毛主席,他從未去打擾過。原本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見見大伯,只要寫封信就能做到,然而卻沒有這樣做。直到1983年,中組部爲烈士子女頒發證書,將毛澤譚的相關材料寄到了他所在工作單位,一起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同事們才得知他的真實身份,更爲他的默默無聞敬佩不已。

結語

如今社會,很多人爲了能夠好辦事總要託關係走後門,恨不得將七大姑八大姨家的所有人際關係都挖出來借用一番。相比之下,賀麓成這位真正的毛家後人,烈士子女,卻如塵埃般低調。他將自己融入到了最普通的人民羣衆當中,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業,卻從不提及家族的榮耀,實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