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副院長父親」?重慶大四生有14篇SCI論文 被疑造假

公衆號推文上介紹劉某喬已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並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取材自封面新聞)

重慶大學一名大四本科生被發現從念初中開始就發表論文,迄今已發表14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學期刊引用文獻索引」)論文,並獲得14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且其中12項專利的第一作者是該校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即這位本科生的父親,引發網民質疑;這位大四本科生是否靠着「她的副院長父親」才取得如此驚人成就,恐涉及學術造假。重慶大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覈實。

據封面新聞報導,日前有網友眼尖觀察到,在「重慶這8位同學獲國家獎學金」的微信公衆號掉,來自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四年級的學生劉某喬,不僅曾獲「微瑞杯」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設計大賽西南賽區一等獎,她還發表了SCI一區期刊論文5篇、SCI二區期刊論文9篇,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此外,她還擔任兩學期助教,累計工作時長60小時,學業幫扶志願服務時長累計24小時。

若以「劉某喬」爲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檢索,會發現共有14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包括劉某喬。其中,10項爲「發明公開」,4項爲「發明授權」,而且這些發明專利的最早申請時間爲2016年,按時間推算,當時的劉某喬還在讀初中。而其中有12項發明專利的第一作者不是她本人,而是劉某華,是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的副院長、教授,同時也是劉某喬的父親。

網友對這份耀眼的簡歷紛紛提出質疑,引起網友熱議,「本科生真能發表多篇SCI論文?還能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還有網友直言,「別再造神了」。也因爲父女二人的名字同出現在多項專利作者上,學生們懷疑劉某喬取得的成績與其父親有關聯。

校方後來表示,重慶大學有關注到網路上有關2021級本科學生劉某喬發表論文的討論,學校高度重視,且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覈實。若發現有不當行爲,將按有關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