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劉培喬,她高中連發三篇SCI論文,父親來頭不簡單

近日,有網友報料稱,陝西省西安中學國際部2024屆學生張某苒多次以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發表論文的原因和她教授父親有關,引發網友熱議。

網友指出,論文作者信息一欄顯示張某苒和張某鶯兩人名字,他們是父女關係,這是否意味着張某冉是學霸?高中生髮表三篇SCI論文是否和她父親有關?值得關注。

涉事人物介紹

張某冉是西安中學國際部學生,父親張某鶯是陝西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多方資料顯示,他們二人是父女關係。

張小鶯並非陝西理工大學教授,他只是該校的一個特聘教授。他的真實身份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小鶯主要從事藥理學、病原菌快速檢測、新藥研發及抗體工程。曾主持和參與歐盟、德國衛生部、德國軍方、德國高校和國內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論文6篇;編寫英文專著1本;申請專利1項。

張小鶯教授學術能力很厲害,承擔了包括6項我校國家級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和多項涉及藥理學、藥劑學的教改、雙語和教材建設項目,擔任了2項學校大學生科創重點項目的指導教師,並受聘爲教育部、留學基金委等單位的項目評審專家。

張某冉是張小鶯的女兒,就讀於陝西西安中學國際部,曾多次獲國際大賽獎項,其中包括2023年英國生物測評(BBO)全球金獎、2022年美國生物奧林匹克競賽金獎、2022年澳大利亞化學測評(ASOC)全球二等獎等。

張小鶯父女是否涉及學術造假?校方迴應

陝西省西安中學國際部工作人員迴應,“她父母都是教授,她應該是和他人一起合作,家長應該給了她指導。張某苒的成績一直很優秀,雅思成績8.5,高中畢業之後就出國留學了……”。

記者通過陝西理工大學官網張某鶯的個人簡歷一欄找到張小鶯的電話,接電話的並非他本人,而是一位楊老師,楊老師說,張教授行程比較忙,此事由她代爲處理。楊老師表示,論文沒有問題,孩子很努力,老師也很努力。”楊老師稱,他們正在對這樣質疑的言論進行收集,之後會向相關部門反映。

父女共同署名是否需要避嫌?楊老師表示,具體是否需要回避(她不清楚),可以找相關部門諮詢一下。5月24日,記者就此事聯繫陝西理工大學及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電話均無人接聽。

學術近期繁殖問題備受質疑,重慶大學劉培喬在本科發表14篇SCI論文事實又如何?她難道不優秀嗎?結果被查得水落石出,高中生髮表SCI論文是否真實,教授父親有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爲女兒鍍金,值得細查。

浙江網友認爲,太無恥了,高中生居然發表SCI了,在學業壓力這麼大的高中階段不僅學習了本科階段的知識,還有時間做實驗寫論文……奇才啊,我泱泱大國就要靠這些人崛起了;不要解釋,必有私授。屬於作假。

國際期刊普遍採用ICMJE(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標準,要求作者需滿足“實質性參與研究設計、數據獲取/分析、論文撰寫或修改”等條件。在實際操作中,期刊對作者貢獻審覈鬆散,導致“人情署名”“權力掛名”屢禁不止。部分期刊甚至默認爲“通訊作者擁有署名決定權”,爲權力尋租留下空間。

張小鶯有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爲女兒鍍金?不是他本人說沒有就沒有的,需要有關部門查證,希望事實大白的那一天,就是見證真相的時候。